2019高考作文模擬金題:如何面對自身局限
2019-02-12 14:03:01學科網(wǎng)
原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小貓感慨地對老貓說:“貓喜歡吃魚,卻不會游泳,很難抓到魚;魚喜歡吃蚯蚓,卻上不了岸,很難吃到蚯蚓。上天給我們安排了很多誘惑,卻總是讓我們求之不得。老爸您說,這種難題有解嗎?”
老貓沉思片刻,對小貓說:“想辦法,就有辦法。我們不會游泳,不必去深水區(qū)冒險但可以在淺灘池塘溝渠有所作為。我們沒本事抓大魚,但可以抓些小魚小蝦。”
小貓聽了,若有所思。
以上文字引發(fā)你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確定立意,明確文體;③不得抄襲,不得套作;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寫作指導
這是一道寓言類的材料作文題目。寓言是一種用比喻性故事來寄托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或教訓的文體,言簡義豐,具有隱喻性、多義性和哲理性特點。審題時,我們首先要整體把握寓言材料,提取揭示寓言的關鍵語句,從整體上把握寓言的主旨。
其次,由淺入深,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再次,圍繞寓意,適當拓展,最后,多角度思考,篩選最佳寓意。具體來說:
這則寓言圍繞小貓與老貓的對話展開,“上天給我們安排了很多誘惑,卻總是讓我們求之不得。”意在點出人類個體的局限性,追求美好事物而不得的無力感與失落感。而老貓的回答,“想辦法,就有辦法”則總體上指出了后天的可為空間,也點出了努力的價值,奮斗的意義以及思考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
“我們不會游泳,不必去深水區(qū)冒險,但可以在淺灘池塘溝渠有所作為。我們沒本事抓大魚,但可以抓些小魚小蝦。”則具體地指出了后天的可為空間是承認局限的前提下,找到自己定位,在能力的范圍內(nèi)做好自己的事情,一樣可以有所作為。“小貓若有所思”則是開放式的結(jié)局,既可能接受,也可能質(zhì)疑,還可以有新的思考。而接受還是質(zhì)疑也恰恰是我們寫作的切入點。
立意上,我們可以從個體出發(fā),思考努力的意義與價值:超越個體局限?梢允疯F生、海倫凱勒等的為例;也可以站在整個人類的角度,指出人類的一些弱點與不足,思考戰(zhàn)勝的方法與事例,比如勤能補拙,儉以養(yǎng)廉,靜以修身等,可以愚公移山為例;
或從反面出發(fā),思考不足與缺陷,逆境與困厄,正是我們抗爭、發(fā)展、進步的源頭;還可以從勇于思考、探究的角度立意。也可以抓住“我們沒本事抓大魚,但可以抓些小魚小蝦。”這句,從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從小事做起立意。具體來說:
立意一:小貓接受了老貓的話?蓮恼曌陨砭窒,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從小事做起立意。書寫努力的價值,拼搏的意義,以及奮斗與創(chuàng)新的時代要求,可以寫得很勵志。
立意二:小貓質(zhì)疑老貓的話?蓮某絺體局限,追尋自己的汪洋大海,無限接近夢想;不足與缺陷,逆境與困厄,正是我們抗爭、發(fā)展、進步的源頭等角度立意;可以聯(lián)系改革進入深水區(qū),剩下的都是硬骨頭。
我們不能滿足于眼前取得的成績,不能停留在舒適區(qū)原地踏步,要迎難而上,突破局限于不足,以壯士斷腕的勇氣、鳳凰涅槃的決心,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干勁,敢于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敢于觸及深層次利益關系和矛盾,把改革進行到底。這樣可以寫得很開闊。
優(yōu)秀題目參考
接受落差,趨利避害
知己踏實,成就自我
定位自身,踏實前行
理想當以現(xiàn)實為基
在力所能及處所向披靡
定位自己,做到極致
設立適當目標,奮斗博取成功
居小地亦可激巨浪
積跬步,致千里
奮斗進取,方得“魚蝦”
闖過現(xiàn)實的風雨,到達夢想的彼岸
假借于物,盡能于己
小路也可通羅馬
條條小河通大海
敢于創(chuàng)新,銳意進取
優(yōu)秀段落
段落1:
因此,面對我們“求而不得”的誘惑,我們更要學會知己與踏實!秳駥W》有言:“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如屠呦呦,兢兢業(yè)業(yè)數(shù)十載,贏來一朝青蒿問世;如村官秦月飛,回應來自家鄉(xiāng)的呼喚,毅然回國守家;如無數(shù)默默無聞的山區(qū)教師,用青春澆灌種子,守候幼苗化作參天大樹。了解自己,腳踏實地,如蚯蚓一般用心專一,我們定能收獲更多,成就自我。
段落2:
何為力所能及?恰似溝渠之于小貓,高山之于鴻鵠,綠洲之于沙漠。力所能及的地方,是你登高而招能被發(fā)現(xiàn)的地方,順風而呼能被聽見的地方,只要你念念不忘,腳踏實地,終有一天能夠達到。一位園丁力所能及就是讓百花齊放,傳達春天;一位教師的力所能及就是引領學生,傳播知識;一個媒體的力所能及,就是揭發(fā)黑暗,彰顯公平。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就是對責任的擔當,對自我的提升,對自身價值的實現(xiàn)和對自身追求的滿足。
段落3:
勇攀高峰的人,心中裝的是山頂?shù)臍庀笕f千,而不僅僅是眼前的茍且。老貓所謂的“想辦法”,表面是在不利的生存條件中找人生的出路,實際上卻也隱含了對生活的茍且,對困難的妥協(xié)。貓的本性是吃魚,若屈服于一江水,便只能吃小魚小蝦之流,這何嘗不是一種生存標準的降低與壓縮?面對困難,若徒留投機地茍且,而缺乏迎難而上的決心,世界又將在黑暗中徘徊多少輪回?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成功與否,格局如何,都從我們設下人生追求那一刻起有了依據(jù)。面對人生中的種種困局,我們應做勇敢的破局者,用堅定的信念去翻越高山。假如我們是岸上的貓,就應該學習游泳;假如我們是水中的魚,就應該躍出水面。人生的困局面前,需要我們以不言放棄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去換取生命的碩果。
佳作示范
永不知足,方成大器
饒詩睿
“我們沒本事抓大魚,但可以抓些小魚小蝦”,愛吃魚卻不會游泳的老貓對自己的開解,是不少人面對“求不得”的人生無奈時所采取的態(tài)度。然而,正是這樣的處世之道,將人們的理想扼殺在了名為“能力范圍”的舒適圈內(nèi),唯有永不知足,方能成就人生大器。
老貓力求“在淺灘和溝渠有所作為”,看似是認清現(xiàn)實的成熟與明智,實際上則是對現(xiàn)狀的妥協(xié)。貓愛吃魚,卻輕易在“不會游泳”的鐵壁前回到原點,說服自己在捕獲小魚小蝦的安穩(wěn)中度過余生。人們又何曾沒有過遠大的志向,可他們也總在客觀差距前舉起白旗,在“算了,這樣也不錯”中淪為現(xiàn)實的俘虜。永不知足,不僅是用勇氣來挑戰(zhàn)一切不可能的氣概,更是對自己的理想與人生負起責任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
抓起眼前的石頭是輕松、舒適的,可但凡實現(xiàn)人生志向,推動社會向上的,總是那些永遠懷著熱望,企圖去摘取星星的人。魯迅怎么不知道在封建社會的重壓下,個人的聲音是多么微弱?可他依舊以筆為劍,用自己的辛辣警醒一代又一代人;路德怎么不知道羅馬教廷的絕罰是多么可怕?可他還是選擇用論綱敲響宗教改革的鐘聲;哥倫布和麥哲倫又怎么不知道茫茫大西洋上風高浪急、前途未卜?可他們照樣揚起了風帆,向新世界進發(fā)……相比之下,在吃人的禮教面前緘口不言的人,心甘情愿購買贖罪券的人,在舊大陸的角落依賴著異域神話打發(fā)時間的人……甘于原地踏步,只能一天天地消磨自己的靈魂。只有敢于突破現(xiàn)實的界限,不滿足于舒適圈內(nèi)的小小甜頭,才能真正觸碰到自己內(nèi)心深處隱秘的童話,征服人生的百般無常。
事實告訴我們,每一次“求而不得的誘惑”,都潛在地構(gòu)成了對理想的拷問。當人的勇氣和覺悟不足以支撐這理想,它便會在重重困難所帶來的痛楚下屈服,甚至會幫著現(xiàn)實一同逼著你一次次降低期望,直到將你逼入暗無天日的溝渠,徹底忘記廣闊的大海和斑斕的魚群為止。
可難道我們就非得擁抱一切縹緲的鏡花水月,直到徹底溺死在湖水中為止?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悲哀?不——正所謂,“法乎其上,得其中;法乎其中,得其下。”結(jié)果從來不能決定意義,我們永不知足,是因為我們心存理想并愿意為之奮斗,重要的從來就不是在目的地插下旗幟,而是在那人跡罕至的路上所留下的每一個足跡,是走出自我的囚牢一步步成就自己。永遠不安于現(xiàn)狀,永遠向往著更高的夢想——這才是人的可愛之處。滿足于淺灘的小魚小蝦,便只能在小世界中茍活,若嘗試著踏足大海,盡管結(jié)果未必如愿,一段佳話也必將長存于浪潮中。
永不知足,不在現(xiàn)實前退讓,方能摘下夢想的星星。正如詩人密茨凱維奇所言:“不要用力量去衡量愿望,而要用愿望去衡量力量。”
點評:
文章緊緊圍繞小貓與老貓的對話展開,立意深刻,切合題意。行文自然流暢,結(jié)構(gòu)清晰,首先由材料出發(fā),反面切入,質(zhì)疑老貓的處世之道,亮明觀點:唯有永不知足,方能成就人生大器。接著具體闡述,指出老貓的問題是看似認清現(xiàn)實的成熟與明智,實際上是對現(xiàn)狀的妥協(xié)。
第三段則從正面舉例論證推動社會進步的正是那些敢于突破現(xiàn)實的界限,不滿足于舒適圈的人。第四五段則聯(lián)系現(xiàn)實與自身,再次提醒我們要不安于現(xiàn)狀,嘗試踏足大海。最后用名言結(jié)尾,既是點題又余味悠長。文章整體上視野開闊,內(nèi)容充實,論證充分,同時語言清新優(yōu)美,飽含深情,還能緊扣材料展開分析,是一篇難得的考場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