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zhàn)2020年高考語文之高頻考點解密——散文閱讀
2020-02-17 23:00:56高考網(wǎng)整理
2020高考即將開戰(zhàn),你準備好了嗎?高考網(wǎng)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一些高頻考點,供大家參考閱讀!
散文閱讀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
課標全國Ⅱ卷 |
4—6,窗子以外,14分 |
||
課標全國Ⅲ卷 |
4—6,我們的裁縫店,14分 |
||
北京卷 |
北17—21,京的“大”與“深”,22分 |
18—22,水缸里的文學,23分 |
19—24,根河之戀,25分 |
天津卷 |
16—19,薩麗娃姐姐的春天,21分 |
16—19,虹關何處落徽墨,21分 |
16—19,挺拔之姿,21分 |
山東卷 |
|||
浙江卷 |
11—13,汴京的星河,20分 |
||
江蘇卷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白發(fā)上津城
梅 潔
小時候,就隱約聽父親說過湖北鄖西有個“朝秦暮楚”的地方,可少小離家,光陰荏苒,歲月滄桑,再沒問津。長大后才知人們已經(jīng)把這個古成語作為表達人反復無常的貶損詞。
接鄖西鄒龍權電話時,我就問:“鄖西是不是有個‘朝秦暮楚’的地方?”鄒龍權說:“有呀,上津就是。”
我說:“我去上津看看好嗎?”鄒龍權說:“當然可以,我老家就是上津的。”
沒去上津時,只知“朝秦暮楚”是個成語, 去了上津,才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秦楚千年相依的古地!這不,我們?nèi)ド辖虻能囎油T诹饲厝司奂年兡瞎怕ǎㄦ?zhèn)負責接待的朋友把我們領到一片開闊場地,那里并排矗立著二百多年前秦楚兩地人各建的古戲樓。秦人的戲樓簡約、雄渾,楚人的戲樓精巧、華麗。真有點像一對秦楚相好,在這里牽手百年。
蒼莽秦嶺,不僅是中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也是秦楚兩種不同文化的揖別地。 我們在漫川古鎮(zhèn)穿街走巷。我問鄖西的朋友:“為什么在陜西地界停下?”朋友說:“這里離上津只有十幾分鐘的路程。來上津參觀的人,必領到漫川,去漫川參觀的人必領來上津,這已成慣例。”啊,秦楚不再有戰(zhàn)爭!啊,陜鄂息息相依!走進上津,才知上津這個古城是多么老,老得白發(fā)千丈!老得只想讓人跪地揖手仰凝。走進上津,才知道蝸居在秦嶺深處的秦關楚塞在中國歷史上是怎樣舉足輕重!如果從三國時魏始設平陽縣算起,一千多年里,上津曾十四次設縣、六次設郡、兩次設州,歷史太垂顧漢江邊上的這塊彈丸之地了!
上津北枕秦嶺,南臨漢水,金錢河穿城飄逸而過。這里自古就是兵來將去、戰(zhàn)馬嘶鳴的軍事重鎮(zhèn),同時也是一個舟楫穿梭、商賈云集的商貿(mào)榮城。三國時,曹操部將就在此扼守中原關口;南宋年間,岳飛和金兀術部將在這里廝殺;元初忽必烈把這里設為囤糧基地,金元蒙古人占領上津居然達八十年之久!后來的李自成、王聰兒也征戰(zhàn)于此……上津飽經(jīng)戰(zhàn)爭創(chuàng)傷。
唐代杜牧有詩:“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上津人知道,當年給楊貴妃送荔枝的船就是在他們那里起岸,然后由騎士打馬飛奔,送入長安的。也由此,唐玄宗派官員把守上津驛站。
上津人還說,長安是十三朝古都,歷朝歷代從江南選送美女進皇宮的船隊,經(jīng)長江、漢水數(shù)月的水上勞頓到達上津之后,已人困馬乏,紛紛上岸休息,之后轉(zhuǎn)陸路穿秦嶺到長安。而無數(shù)江南女子上岸后乘機進入上津、鄖西民間,千年的美女逃遁,使鄖西一代一代女子都天生麗質(zhì)。鄂西北自古至今都流傳著一句諺語:“要吃米到竹溪,要娶媳婦到鄖西。”應該是對這一歷史現(xiàn)象的注釋。上津古城周長僅一千五百余米,不足誕生我的鄖陽古城的三分之一,但它東西南北四邊城門上的鎦金大字“向鄖”“通漢”“達楚”“接秦”,已足以顯示它通連四海的屬性。
走在似乎有些固若金湯的城墻上面,凝望城下黑瓦土墻、飛檐斗角的老街,心中倏忽一顫:這是鄂西北最后一座古城了,也是中國最后四座保留完好的古城之一了!五百余年的鄖陽府城、鐵打的均州古城都已在南水北調(diào)工程中沉沒了。保護好上津古城吧,權當是為中國千年的文化留下一瞥最后的回眸。
前些時候,收到上津二十六歲的鎮(zhèn)長陳林的電子信件,他在信中寫道:“……還記得我嗎?鄖西縣上津鎮(zhèn)的那個小陳鎮(zhèn)長,在你眼里或許我還是一個‘伢’。你們是我所見到的最好的作家,溫文爾雅,學識廣博,敬意油然而生。我必須得感謝你們來上津,這是上津人民的榮幸,更是我的榮幸……”他告訴我他又有了作家夢,說這夢是見到我們之后才有的。
我立即給“伢”回信:“……我們一行真的不能忘記上津,不能忘記很年輕的小陳鎮(zhèn)長——請恕我不稱呼你‘陳鎮(zhèn)長’,我怕把你叫老了!我很驚訝古老得如白須仙翁般的上津,有你這樣一位童顏稚子坐鎮(zhèn)!也許正是這一老一小,才真正是上津的生命所在。”
。ㄟx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1.下列對文本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nbsp; )
A.文章開頭巧妙地用成語引出要寫的上津古城,目的是讓人們在對上津古城的了解中消除只把這個詞作為“表達人反復無常”的意思的誤解。
B.作者對比描寫了秦楚兩地人建的古戲樓,借此突出秦楚兩種不同風格的文化,作為湖北人的作者,顯然更鐘情楚地文化。
C.作者用“老得白發(fā)千丈”形容有一千多年歷史的上津古城,既顯現(xiàn)了這座歷史古城的滄桑和衰老,也表達了作者對這座歷史古城的無比景仰之情。
D.作者引用杜牧詩句并講述鄂西北諺語的由來,既欲揭露封建統(tǒng)治者生活的腐朽荒淫,又指出上津這座古城的重要交通地位。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和賞析作品的內(nèi)涵的能力。A項,“消除……誤解”不合文意。實際上引用這個成語是為了引出下文對上津這座古城在中國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作用的介紹。B項,“作為湖北人的作者,顯然更鐘情楚地文化”無中生有。D項,“欲揭露封建統(tǒng)治者生活的腐朽荒淫”不合文意。作者引用杜牧詩句無此意圖,僅是詩中客觀上包含了詩人的這一思想。
誤區(qū)警示
解答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類試題,考生容易陷入以下誤區(qū):
1.對表現(xiàn)手法不能明確辨析,以致誤判。如上題中的B項涉及對比手法,A、D兩項涉及引用手法?忌绻恢肋@兩種手法,就無法準確分析判斷。
2.明確手法但不能很好地分析手法的作用。如對比的作用主要是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xiàn)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忌绻磺宄䦟Ρ鹊淖饔,就判斷不出B項表述是否正確。
技法點撥
1.依據(jù)不同角度,明辨散文中的常見表現(xiàn)手法的類型。描寫人物的手法有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肖像描寫、細節(jié)描寫等,修飾語言的手法有比喻、夸張、對偶等,表現(xiàn)事物的手法有鋪墊、襯托、象征、渲染、以小見大等,安排情節(jié)的手法有懸念、鋪墊、照應、過渡、抑揚等。
2.組織主觀表述題答案時要先答出手法,然后再摘引原文典型例句,進行深入分析,指出其表達效果。要注意的是,既要分析其一般作用,還要分析其具體作用。如比喻,明確手法之后,要結(jié)合文本分析把什么比作什么,答作用時既要答出形象生動的一般作用,還要結(jié)合文本分析使文中的什么形象生動。
2.作者著墨上津城時,寫出了它的哪些特點?請簡要概括。
【答案】(1)歷史悠久;(2)地理位置重要,既是軍事重鎮(zhèn),又是商貿(mào)重地;(3)文化氣息濃郁。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賞析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題,可先從文本中找到描寫上津城的相關詞句,然后對相關詞句進行篩選整合,修飾性詞句可直接提取,描述性和評價性詞句要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如根據(jù)第四段中的“這是一個秦楚千年相依的古地”,可推知它歷史悠久;根據(jù)第六段中的“這里自古就是兵來將去、戰(zhàn)馬嘶鳴的軍事重鎮(zhèn),同時也是一個舟楫穿梭、商賈云集的商貿(mào)榮城”,可知其是軍事重鎮(zhèn),還可推知其是商貿(mào)重地等。
3.請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簡要分析文中畫線句子的含意和作用。
【答案】此句強調(diào)上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歷史,承上啟下,上承對“朝秦暮楚”這一成語的誤解,引出下文對上津悠久歷史的記述,表達作者對上津的景仰之情。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的能力。題干中要求分析畫線句子的含意和作用,所以考生既要給出畫線語句的意思,還要指出其在文中的作用。根據(jù)畫線語句所在的位置,不難判斷其屬于過渡句。在說明過渡句的作用時,既要點出其承上啟下的一般作用,還要聯(lián)系上下文,指出其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誤區(qū)警示
分析句子含意和作用的主要誤區(qū)有:
1.理解句子含意時,不觀照語境。句子含意是在特定語境中形成的,如果只就句子本身解說含意,就會理解片面或錯誤。
2.不能根據(jù)句子所在的位置推斷其作用。如上題,如果判斷不出畫線句子是過渡句,就難以推知其作用是承上啟下。
3.只點出句子的含意和作用,沒有聯(lián)系文本內(nèi)容指出其表達的情感。
技法點撥
分析句子含意和作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明確句子類型,抓住句子類型快速準確作答。句子的類型主要有修辭句、象征句、哲理句、描寫句等。對于修辭句,考生要注意找到修飾的對象,如比喻句要注意找到本體、喻體;對于象征句,考生要注意找到表面意義和象征意義;對于哲理句,考生要緊扣句中的關鍵詞挖掘其深刻意蘊;對于描寫句,考生要把握描寫對象的特點以及作者贊美、批判、快樂、悲傷等思想感情。
2.明確句子的位置,準確把握句子的作用。句子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一般不同。開頭部分的作用往往是開門見山,點明題旨;統(tǒng)領全文,交代寫作原因;引出下文,為下文做鋪墊;與下文形成對比,欲揚先抑或者欲抑先揚;渲染氣氛,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等。中間部分的作用往往是照應或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某個情節(jié),承上啟下等。結(jié)尾部分的作用往往是照應標題、開頭,強化或深化某種思想或感情;卒章顯志,揭示文章主旨;總結(jié)全文,深化中心或主題。如上題,畫線句子是過渡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3.規(guī)范作答,既要給出答題術語,還要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進行闡述。如上題,答出承上啟下的一般作用后,還要指出上承對“朝秦暮楚”這一成語的誤解,引出下文對上津悠久歷史的記述。
4.聯(lián)系作者表達的情感。要求賞析的句子一般含意豐富,包含著作者的褒貶態(tài)度,是理解文本內(nèi)涵的關鍵,因此考生在具體分析時,要進行深度挖掘,指出作者的感情態(tài)度。如上題,畫線句子表達了作者對上津的景仰之情。
4.結(jié)尾作者在給上津鎮(zhèn)二十六歲的鎮(zhèn)長的回信中說:“我很驚訝古老得如白須仙翁般的上津,有你這樣一位童顏稚子坐鎮(zhèn)!也許正是這一老一小,才真正是上津的生命所在。”回信內(nèi)容耐人尋味。請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對回信文字所含的意蘊進行探究。
【答案】示例 白須仙翁般的上津,童顏稚子的鎮(zhèn)長,一老一小的鮮明對比,不僅說明千年古城的生命在延續(xù),并且充滿了生氣和活力,形象地表現(xiàn)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這樣結(jié)尾,作者一掃前文中走在古城墻上“心中倏忽一顫”所流露出來的沉重的憂慮情思,展現(xiàn)出的是從年輕鎮(zhèn)長身上看到的千年古城將永葆青春的一片光明景象,流露出的是作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得到繼承和發(fā)展的美好前景無比憧憬的心情。
【解析】本題是一道探究題,考查考生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fā)掘作品意蘊的能力。此題限定了探究的角度,要求對“回信文字所含的意蘊”進行分析,那么探究時要仔細審讀回信中的語句,抓住突出上津古城的“老”和人之“小”所用的手法、語句的含意、所處的位置、文本主旨等。具體來看,“一老一小”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結(jié)合回信文字所處的位置和含意可知,其照應了前文中“心中倏忽一顫”所流露出來的沉重的憂慮情思,展現(xiàn)了千年古城將永葆青春活力的光明景象;結(jié)合文本主旨可綜合概括出回信文字蘊含著作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得到繼承和發(fā)展的美好未來的憧憬。
誤區(qū)警示
考生解答探究題的誤區(qū)是:
1.思路單一或角度過多。單一則無多元解讀的豐富性,過多則可能導致無序探究。探究思路一般是扣文本,聯(lián)系現(xiàn)實,悟意圖。
2.泛化俗套或?qū)用婺w淺。泛化俗套,即缺乏獨特認知,缺乏個性解讀;層面膚淺,即解讀不深刻,沒有價值。如上題,如果不深入挖掘,就很難歸納出作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得到繼承和發(fā)展的美好前景懷有無比憧憬的開闊胸襟。
技法點撥
意蘊類探究題的解題技巧和答題形式:
高考所選的文本大多意蘊豐富,其深刻的意蘊以及作者的情感取向,向讀者傳遞著涵蓋了真、善、美的人文精神。解答此類探究題往往要注重理解文本的深層含意,因此在解讀剖析文本時,要實現(xiàn)閱讀的深度探索和創(chuàng)新。在組織答案時,一定要借助文本內(nèi)容或相關事例(理論)等對觀點進行證明,用“文本+觀點”或“理論+觀點”或“文本+現(xiàn)實+觀點”的形式展開論述。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