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教案:《人生的境界》(3)
來源:網(wǎng)絡資源 2021-09-09 16:49:32
6.經(jīng)常聽人們用“出世”“人世”“既出世又人世”來形容一些人對待生活或事業(yè)的態(tài)度,請聯(lián)系課文中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具體解說這些詞語。
何謂“出世”?有些人堅持并實踐著這樣的主張:想要得到最高的成就,必須脫離塵羅世網(wǎng),必須脫離社會,甚至脫離“生”,以尋求最后的解脫。比如莊子。何謂“人世”?另有一些人,注重社會中的人倫和世務,不愿玄談,不愿避世,積極用世。他們只講道德價值,不會講或不愿講超道德價值。在出世的人看來,人世者太現(xiàn)實主義了,太膚淺了。他們也許是積極的,但是就像走錯了路的人快跑:跑得越快,越錯得很。在人世者看來,出世的人太理想主義,不實用,消極。何謂“既出世又人世”?意思是,既投身到社會里,又能超越人世。有超越人世的渴望又不逃避現(xiàn)實。踏踏實實地做事又不囿于人世。這跟宗教不一樣,宗教是一味追求出世,而逃避現(xiàn)實。也不像西方哲學那樣,講究人世而不能超脫人世。中國的圣人,如孔子、孟子,都是置身于社會斗爭之中,又以天地境界為自己的人生境界,意識到自己是宇宙中的一員,是“天民”,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這就是既人世又出世的表現(xiàn)。
五、探究質(zhì)疑
1.“最后,一個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整體,即宇宙。他不僅是社會的一員,同時還是宇宙的一員。他是社會組織的公民,同時還是孟子所說的‘天民’。有這種覺解,他就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種事。”
這幾句話在文章當中的第六段,是對“天地境界”的闡述,具體應作如何理解?
一般人認為,一個人能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就已經(jīng)是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了。但是馮友蘭卻不這么看,他認為一個有道德的人,還不是一個理想的人,還有比道德境界更高的境界。在此種境界中的人不僅能盡人倫人職,而且能盡天倫天職,即能事天、樂天。他深悟人之所以為人之理,盡人之性,成就一個理想的人格。道德境界中的人,以人性的自覺行人道,而天地境界中的人,是以天理的自覺行天道;這樣,天地境界的人便有了更廣大的胸懷與更高尚的氣節(jié),真正可以“與天地比壽,與日月齊光”,真正成為“天之驕子”。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宇宙”是一個人文概念,是天地萬物的總稱。古人把四方上下稱為“宇”,把古往今來稱為“宙”(現(xiàn)代漢語中的“宇宙”指的是: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體的無限空間)?梢姡哂刑斓鼐辰绲娜搜酃馀c胸襟超越了現(xiàn)實社會,是跨越時空的,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皆包藏于其心中。他目光如炬、胸藏風云、縱橫捭闔、總攬古今、文理兼融、博學睿智、情懷曠達、人性完善、悲天憫人、思濟天下。如是,就可以抵達人生的最高境界而成為所謂“天民”、圣人。
2.課文把人生境界分為四等,是否周全?而其中的“功利境界”與“道德境界”是否存在交叉的情況?
我們說四種人之外,還有一種人,連起碼的“人道”“人性”都缺失了,如希特勒的法西斯暴行,如日本軍人的南京大屠殺。還有的人殺人越貨,手段殘忍致極,他們以“我”為圓心,被人稱為“私想家”,他們損人利己,甚至不惜殘害生命來達到個人目的,他們身上缺乏最起碼的“人道”“人性”,這種人被人們稱為“人渣”,是社會的腫瘤、毒品。①……所以他所做的各種事,對于他,有功利的意義。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說的功利境界。②……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嚴格的道德意義的道德行為。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說的道德境界。從這里可以看出“有功利意義”與“符合嚴格的道德意義”這兩者恐怕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事實上往往是相融的,不可絕對化。西方經(jīng)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曾說:“每個人為自己的利益做事比他故意為社會做有道德意義的好事對社會的貢獻更大。”’有著現(xiàn)代道德意識的學生對以上問題一定會有話可說,可以各人發(fā)表各人的見解,不必討論達成共識,F(xiàn)代社會承認行為功利,尊重個人利益,這是社會的進步,對于促進社會的發(fā)展有推動作用。“克己復禮”,犧牲我一個幸福全人類也許在一些圣人能夠做到,但如果違背人性而一味地追求大而空的所謂高大全,對于一個人來說是難以做到,同時也會導致虛假不實之風,反而會敗壞社會風氣。
相關(guān)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
相關(guān)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