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高頻詞歸類——史傳類 1(2)
2023-11-08 16:24:09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
十一、表寬容的:容、貸、恕、寬
1.容:寬容,容忍。
如《史記·汲黯傳》:不能容人之過。
2.貸:寬恕,寬容。
如《后漢書·袁安傳》:示中國優(yōu)貸,而使邊人得安。
3.。簩捤,原諒。
如《戰(zhàn)國策·趙策四》: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
4.寬:寬宏,度量大。
如《漢書·吳王劉濞傳》:文帝寬,不忍罰,以此吳王日益橫。(橫:蠻橫,殘暴。)
十二、表喜樂的:樂、欣(然)、悅(說)、歡
1.樂:快樂,高興。
如《論語·學(xué)而》: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
2.欣(然):喜悅,高興。然,……的樣子。
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乃瞻衡宇,載欣載奔。(乃:于是、然后。衡:通“橫”。)
3.悅(說):高興,愉快。
如《史記·吳起傳》:吳起不悅。
十三、表哀怒的:怒、憤、忿恚(huì)、涕泣、切厲、罹(lí)、詬、惱
1.怒:生氣,憤怒。
如《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氓》: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2.憤:憤怒。
如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三書》:蓋國家之大恥而天下之公憤也。
3.忿恚(huì):惱怒,發(fā)怒。
如《史記·陳涉世家》: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故:副詞,故意。忿恚:使……發(fā)怒,惱怒。尉:官名,都尉。)
4.涕泣:哭泣,流淚。
如《史記·刺客列傳》:(豫讓)死之日,趙國志士聞之,皆為涕泣。
5.切厲:嚴(yán)厲。
如《后漢書·竇武傳》:武每數(shù)切厲相戒,猶不覺悟。(戒:告誡,警告。)
6.罹(lí):憂患,苦難。
如《詩經(jīng)·王風(fēng)·兔爰》:我生之后,逢此百罹。
7.詬:怒罵,辱罵。
如《左傳·哀公八年》:曹人詬之。(曹人:高山族的族群之一。)
十四、表說話的:曰、云、謂、詔、誥、告、敕、白、陳、對、語、諭、喻、曉、辯、問、謝、折、詰、訴、咨(后寫作“諮”)
1.謂:告訴,對……說。
如《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王謂田鳩曰。
2.詔:告訴,告誡。
如《莊子·盜跖》:為人父者,必能詔其子。
3.誥gào:告訴。
如《尚書·太甲下》:伊尹申誥于王。(伊尹:人名。申:再,重。)
4.告:告訴。
如《莊子·庚桑楚》:吾固告汝曰。(固:本來。)
注意:告,誥,詔。“告”和“誥”原來都是告訴的意思,后來用法不同,下告上叫“告”,上告下叫“誥”或“詔”。秦以后“詔”只限于皇帝下命令用。宋以后“誥”只限于皇帝任命高級官吏或封爵時用。
5.敕:告誡,囑咐。
如《三國志·魏書·武帝紀(jì)》:公敕諸將:關(guān)西兵精悍。(精悍:精銳強勁。)
6.白:告訴,陳述。
如《孔雀東南飛》:便可白公姥。
7.陳:陳述。
如《史記·韓非傳》:韓非欲自陳,不得見。
8.對:回答,應(yīng)答。
如《廉頗藺相如列傳》:王(趙惠王)問:“何以知之?”對曰……
9.語(yù):告訴。
如《史記·呂太后本紀(jì)》:平陽侯恐弗勝,馳語太尉。(弗:不。)
10.諭:告訴,使人知道。
如《漢書·張騫傳》:騫既至烏孫,致賜諭指。(致:送達(dá)。賜:賞賜的財物。指:通“旨”,意圖。)
11.喻:告訴,使人知道。
如《淮南子·修務(wù)》:故作書以喻意。
注意:諭,喻。二字古代通用,后來逐漸有了分工,在比喻的意義上用“喻”,在告訴的意義上用“諭”。
12.曉:告知。
如《漢書·元后傳》:未曉大將軍。
13.辯:辯論,申辯。
如《孟子·滕文公下》: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14.問:問,詢問,與“答”相對。
如《論語·陽貨》:子張問仁于孔子。
15.謝:道歉;推辭;辭別;告訴。
如《戰(zhàn)國策·趙策四》:入而徐趨,至而自謝。(徐:緩慢。謝:道歉。)
如《史記·呂太后本紀(jì)》:太后使使告代王,欲徙王趙,代王謝,愿守代邊。(欲徙王趙:要把代王遷到趙國去做王。代:國名。邊:邊疆。謝:推辭。)
如李白《留別金陵崔侍御》:揮手謝公卿。(謝:辭別。)
如《孔雀東南飛》: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謝:告訴。戒:警戒。慎:小心。)
16.折:駁斥,使對方屈服。
如劉禹錫《天論》:作天說以折韓退之之言。(天說:指柳宗元《天說》。)
17.詰:責(zé)問,追問。
如《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士莊伯不能詰。(士莊伯:人名。)
18.訴:訴說,訴苦;告狀;誹謗。
如白居易《琵琶行》:似訴平生不得志。(訴:訴說。)
如《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數(shù)廷訴嘉。(訴:告狀。)
如《左傳·成公十六年》:訴公于晉侯。(訴:誹謗。公:魯公。)
19.咨(后寫作“諮”):商議,咨詢。
如諸葛亮《出師表》: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十五、表勸說的:說、勸、規(guī)、諷、謗、諫
1.說:勸說,說服。
如《史記·項羽本紀(jì)》:鯫生說我曰:“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2.勸:勸說,勸告。
如韓愈《諱辯》:愈與李賀書,勸賀舉進(jìn)士。
3.規(guī):規(guī)勸,諫諍。
如《左傳·昭公十六年》:子寧以他事規(guī)我。
4.諷:用委婉的話暗示或勸告。
如《韓非子·八經(jīng)》:故使之諷。
5.謗:公開指責(zé)別人的過失。
如《國語·周語上》:厲王虐,國人謗之。
6.諫:規(guī)勸君主、尊長或朋友,使之改正錯誤和過失。
如《戰(zhàn)國策·趙策四》: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強:竭力。)
十六、表害怕的:畏、懼、憚、駭、遽(jù)
1.畏、懼、憚:害怕,恐懼,畏懼。
如《戰(zhàn)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如蒲松齡《狼》:屠懼,投以骨。
如《論語·學(xué)而》:過則勿憚改。
2.駭:害怕,吃驚,驚駭。
如《左傳·定公十年》:齊師至矣,郈人大駭。(郈:古地名,在今山東東平縣。)
3.遽(jù):恐懼。
如《世說新語·雅量》:孫、王諸人色并遽。(色:臉色。并:一起。)
十七、表揭發(fā)的:劾、訐(jié)、揭
1.劾:檢舉揭發(fā)罪狀。
如《漢書·楚元王傳》:吏劾更生鑄偽黃金。(更生:人名。)
2.訐(jié):攻擊或揭發(fā)別人的短處。
如《漢書·趙廣漢傳》:吏民相告訐,廣漢得以為耳目,盜賊以故不發(fā),發(fā)又輒得。
3.揭:顯露,公布,揭發(fā)。
十八、表違背的:牾(wǔ)、忤、逆、倍(背)
1.牾(wǔ)、忤:違逆,冒犯,觸犯。
如《資治通鑒·漢明帝永平十四年》:莫不知其多冤,無敢牾陛下言者。
如《求諫》:縱不合朕心,朕亦不以為忤。
2.逆:抵觸,違背,不順。
如《史記·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3.倍(背):違背,背叛,反叛。
如《史記·楚世家》:倍齊而合秦。
十九、表告別的:辭、別、謝
1.辭:告別。
如陶淵明《桃花源記》:停數(shù)日,辭去。
2.別:離別,告別。
如《孔雀東南飛》:自君別我后。
3.謝:辭別,離開。
如《孔雀東南飛》: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初陽歲: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二十、表拜訪的:造、過、訪、顧、謁(見)
1.造:拜訪。
如《世說新語·言語》:庾公造周伯仁。
2.過、訪、顧:探望,拜訪。
如《明史·忠義傳·許琰》:端午日過友人,出酒飲之。
如《宋史·曹谷》:欲徒步訪兩蘇。
如諸葛亮《出師表》: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3.謁(見):拜見,進(jìn)見(地位或輩分高的人)。
如《史記·蕭相國世家》:上至,相國謁。(上:指劉邦。)
相關(guān)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zhǔn)備、志愿填報、錄取分?jǐn)?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