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語文閱卷老師不吐不快 基本功如何提高
2024-10-18 19:59:43網(wǎng)絡(luò)整理
這個“隨感”做得恐怕有點“不合時宜”,因為高考閱卷已經(jīng)過去兩個多月了。但閱卷開始的前一天,我的導師,同時也是高考語文閱卷組的負責人之一,反復叮囑我們,要本著“防火防盜防記者”的原則,不能透露有關(guān)閱卷的任何事宜。當時還跟我們出示了一份報紙,說我們閱卷組的評分細則還在討論中、還沒完全定下來,他們報紙上就已經(jīng)登出來了,大概是在走廊里閑聊的時候被偷聽到了,這不無中生有嗎,想必這些記者都是“狗仔”出身,還有他們用手機偷拍的閱卷點的照片,還故意ps了一下,陰森恐怖跟監(jiān)獄似的……所以很多事情,我那會兒必須守口如瓶,現(xiàn)在好了,風頭已經(jīng)過了,有些不吐不快的事情也終于可以說一說了。
這次閱卷,最大的感受就是,現(xiàn)在的學生,一不寫字,二不讀書。我批改的題目是整個試卷的第20題,也就是散文閱讀《司馬祠》的最后一題。兩問:1、四個“讀”字的運用,有什么豐富而深刻的含義?2、結(jié)尾一句“這竟然是大地上一個巨大的問號”觸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jié)合原文作答?嫉氖顷P(guān)鍵字句的理解,最常規(guī)的題型。兩問寫滿了也不過二百來字,但在我經(jīng)手的近三千份試卷中,能答得沒有錯字病句的,不超過十分之一。
當然,現(xiàn)在北京語文高考的標準很低,只看關(guān)鍵詞,不看表述是否完整流暢,甚至錯別字都不扣分。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一個“潛規(guī)則”已經(jīng)為廣大考生所熟知,導致光怪陸離的錯別字層出不窮。錯字就不說了,因為敲不出來。別字在這里隨便羅列一些,都是我在閱卷過程中隨手摘記,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如“迫力”、“內(nèi)含”、“婉惜”、“磨勵”、“氣慨”、“毅志”、“報怨”、“奮慨”、“功跡”、“訟讀”、“精典”、“敬養(yǎng)”、“抗恒”、“狀舉”、“探所”、“挖覺”、“限入沉思”、“拔山涉水”、“奈人尋味”、“崢崢鐵骨”……這些還算好,都是常規(guī)別字,一眼就能看出是怎么回事。也有一些比較離奇的,比如“葆受磨難”,“葆”這個字遠不如“飽”字常見吧,錯過去可不容易。同樣的還有“訐詐”,本來考生想寫的應該是“奸詐”吧,“訐”這個字恐怕他自己、甚至一多半考生壓根不認識,算是一個相當高級的別字了。有高級的就有低級的,“力史”,應該是“歷史”,就一筆還不愿意多寫,考試有這么緊張嗎?再如“喧瀉”,倆字全寫錯了。最狠的是“勃大”,事實上是“博大”之誤,但由此可以看出現(xiàn)在中學生的思想多么開放,這樣的詞都能寫進高考答卷了,最牛的是這個詞還被用在司馬遷身上,簡直讓人哭笑不得。
有些一眼看過去根本無法理解。比如“撒脫”,實際上是“灑脫”之誤。還有“供現(xiàn)”,還好我之前見過一個“供獻”,知道這兩個都是“貢獻”之誤。再看這個“確卻”,你知道他想寫的是什么嗎?我仔細看了一下上下文,發(fā)現(xiàn)原來是“確切”之誤。還有“發(fā)間”,你們誰知道“發(fā)間”是什么?頭發(fā)中間?不,其實他想寫的是“發(fā)問”……還有“真接”,其實他想寫的是“直接”……我還碰上了一個“磨耐”,百思不得其解,問旁邊的一個老師,她瞅了兩眼說,這位是想寫“磨難”吧……
病句的情況同樣不一而足。由于閱卷時間還是挺緊張的,沒那么多工夫記錄,隨手摘了兩個:“抒發(fā)了作者對司馬遷頑強不屈的氣概”;“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地位”。當然,病句也是不扣分的,要求是只看關(guān)鍵詞,我批到后面簡直恨得牙根癢癢。有機會的話我會向考試院上書,建議在這一部分設(shè)立表述分和書寫分,不然,漢字和漢語的前途實在堪憂。
至于答題中的一些常識錯誤,那就更加離譜了。文中主要涉及司馬遷這樣一個歷史人物,我覺得高中的學生對于司馬遷應該有一些起碼的認識吧,結(jié)果呢?
有人說“司馬遷作《天問》”,這個我理解,因為原文中提到說司馬遷發(fā)出“天問”;有人說“司馬遷作《離騷》”,這個我也理解,因為魯迅說《史記》是“無韻之離騷”;有人說“司馬遷作《詩經(jīng)》”,這個我難以理解,難道因為“詩經(jīng)”和“史記”音近?說實話,這三個我都不能理解,這就像一個英國人說“莎士比亞寫了《人間喜劇》”、一個法國人說“巴爾扎克寫了《神曲》”、一個意大利人說“但丁寫了《哈姆雷特》”一樣可笑而又可悲。
有人說“司馬遷受宮刑而死”,司馬遷要真受宮刑而死我們還看得到《史記》嗎?當然,這只是個“小巫”,據(jù)說去年有位“大巫”,在高考作文里寫“司馬遷忍受著一次又一次的宮刑”,太牛了,膜拜。
有人說“司馬遷在疆場上的豐功偉績”,文武雙全的理想偶像,很好,很可惜司馬談沒教他兒子練過功夫。
有人說“司馬遷的塑像面朝北是在思念中原”,同學,給點歷史和地理常識好嗎?面朝北,北邊是大漠,而且他壓根就沒離開中原,思念中原從何談起?
“詩圣司馬遷”,杜甫哭了:“我怎么辦……”
“司馬遷丟失了全部書稿,又重新寫作《史記》”,很好,很有文化,但是這位丟了書稿重新寫的人叫“談遷”,不叫“司馬遷”,那部書叫《國榷》,不叫《史記》……
……
同樣,這些也不扣分。
別字、病句、常識錯誤,高考語文的基礎(chǔ)題部分可以直接從考生們的答案里取材,不必挖空心思去什么犄角旮旯里找了。
也許你覺得這可能是考試時太緊張造成的一時筆誤。但我覺得,少數(shù)幾個人筆誤也就罷了,豈有這么多人一起筆誤的道理?說是一時緊張的筆誤,還不如說是基本功太差。現(xiàn)在電腦普及了,大家都不寫字了,都用鍵盤敲了,字音的情況可能稍好,但對字形的掌握簡直一塌糊涂。英語是表音文字,你通過讀音規(guī)則,只要知道讀音,就能拼個八九不離十,但漢語不是這么回事,不通過反復書寫根本掌握不了。記得我上初中那會兒,老師除了布置常規(guī)作業(yè)之外,要求每天練一頁鋼筆字,還要寫日記什么的,這樣算下來,每周寫的漢字絕對超過五千,F(xiàn)在的孩子們,一個月能寫這么多字嗎?兩個月、三個月甚至半年,能寫這么多字嗎?
現(xiàn)在的語文教育,我們強調(diào)審美,強調(diào)文學鑒賞,強調(diào)開闊思路,如此等等,這些東西很重要,毫無疑問,但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從此可以不再重視字詞句和文化常識的基本素養(yǎng)呢?當現(xiàn)在中學生們的漢字寫得不如英文順、漢語說得不如英語遛、司馬遷對他們來說就像外星人一樣陌生的時候,漢字、漢語、中華文化的前途堪憂,而中華民族可能真的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了。
相關(guān)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