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一進考場就思維“短路”怎么辦?
2015-07-27 13:44:20新浪教育
正在讀高三的李同學平時學習刻苦,練習作業(yè)、課堂答題都很不錯,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一旦遇到重大考試,他總想考出個好成績,可是越想考出好成績,卻偏偏考不好。李同學為此感到異?鄲灒瑓s又找不到問題的癥結和解決的辦法。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李同學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穿針心理”在作祟。有位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給小小的縫衣針穿線的時候,越是集中注意力,越是瞄準目標,線卻越是難以進入那小小的針眼。也就是說,目的性越強,越不容易成功。這種現(xiàn)象在心理學上稱為“目的顫抖”,俗稱“穿針心理”。
其實,李同學出現(xiàn)“穿針心理”的現(xiàn)象并不奇怪?茖W實驗表明,一組兒童在情緒良好的情況下,平均智商為105,但在緊張狀態(tài)下降至91,相差十分顯著。另據(jù)心理學家測試,75%的學生臨考前都有緊張、焦慮乃至恐慌的情緒。面對一些重大考試,特別是面對決定人生前途的高考[微博],一些學生的精神壓力、心理負擔會大大加重,一進考場便會心跳加快,頭暈耳鳴,兩眼盯著試卷,思維會突然“短路”,腦中一片空白。一走出考場,又頓時會感到題題能解,并無什么難度?荚嚱Y果也表明,許多同學考試失利,高考落榜,并不完全是因為考題太難,而往往是因為思想過于緊張,以致記憶混亂,思維阻滯,一時茫然不知所措。
所以,考試其實不僅是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驗,更是對學生有無良好心理素質的考驗。
明白了上述道理,為了免受“穿針心理”的影響,李同學就應該在加強自身修養(yǎng)和調整心態(tài)上好好下一番工夫。在人的心理世界中,心態(tài)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在平和積極的心態(tài)下,一個人會變得從容鎮(zhèn)定,思維靈活,他的潛能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從而顯得愈加聰明,不管做什么事都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在緊張慌亂的心態(tài)下,一個人會變得思維遲鈍,想象貧乏,他的潛能就會始終處于睡眠狀態(tài)中,從而顯得木訥,不管做什么事都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每逢考試,特別是十分重要的高考,李同學都要努力克服“穿針心理”的障礙,以平和淡定的心情去對待,要堅信憑著自己的刻苦努力,肯定可以考出一個不錯的成績,千萬不要過分焦慮,使自己陷入極度緊張和惶恐之中。這樣放松心情,放下包袱,輕裝上陣,考試時也就必然能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最好的發(fā)揮。
本文選自《海淀名師團隊》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