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現“全國卷”復習班:主要針對異地考生
2016-09-07 16:33:36新華網
導語:隨著2016年秋季學期開學,一些家在北京的非京籍考生們不得不回老家備戰(zhàn)高考。但記者近日探訪發(fā)現,北京一些大型培訓機構開辦了針對外地學生的“全國卷”高考復習班,也稱“新課標”班,一些非京籍高考生選擇在京備考。
8月30日,昌平區(qū)鳳凰嶺某培訓機構的“全國卷班”上,老師正在上課,黑板上寫著距離高考的天數。
記者了解到,培訓機構的全國卷班學費均在一年7萬元以上。不少家長表示,“異地就讀”的模式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費用較高,就算選擇也是無奈。
有專家認為,“異地就讀”的模式是否能推廣要看市場需求。就算推廣,也可能存在師資缺乏、教育模式過于應試等問題。
■現象
培訓機構
因非京籍考生多設全國卷班
北京一家培訓機構相關負責人趙老師介紹,2012年該校就開始設置全國卷班,“當時主要考慮北京的外地學生比較多,很多人上到高二或高中一開始就回到原籍就讀。所以學校就想,可以讓非京籍考生在北京完成高三課程,只要回家參加高考就行。”
課程沒當地高中緊湊 主要講答題技巧
與普通高中的高三班相比,“全國卷班”的班級規(guī)模設置更小。
在一所培訓機構,共有9個新課標班。負責管理的蘇老師介紹,每班招生不超過28人,其中約20%為家在北京的外地學生。
“小班教學管理更加細化,老師講的時候針對性更強,學生受關注程度更高。”趙老師介紹。
此外,“全國卷班”的課程設置也不像普通高中一樣緊湊。在全國卷班就讀的河北籍考生孟婷婷告訴記者,老家的高中每天十多節(jié)課程,而在這里,除了早讀和晚自習外,每天只有四節(jié)大課。
該培訓機構的楊老師告訴記者,培訓學校和當地中學主要在于授課的重點不同,培訓班主要講解答題技巧方法和規(guī)律,普通高中更注重對課本的學習。
教材自編老師需有高三帶班經驗
記者了解到,全國卷班的老師,一部分是培訓機構自己培養(yǎng)的,還有一部分招聘于地方公辦學校。
趙老師就是從公辦學校走出來的,她告訴記者,社會招聘考慮的因素比較多,首先是經驗上必須帶過三屆完整的高三班,有十年以上教齡,且高考成績突出,“一般是一些高考大省的老師,我們的數學老師就是從山東的公辦高中招來的。”
“此外,普通話也要比較標準;由于工作強度比較大,教師的年齡也不能太大。目前我們有文理兩套老師,共12人。”趙老師說。
教材方面,培訓機構一般自己編制。孟婷婷的英語教材是厚厚的一本白色的書,像平時打印的材料。
楊老師說,教材會把題和知識點分開,選擇真題和模擬題幫助學生練習消化。“一本教材有1000多頁,共分成2冊。”
■聲音
家長
學費較貴選擇也是無奈
8月30日下午4點,在昌平區(qū)鳳凰嶺山腳下某學校的全國卷班里,約20個學生有的抬頭聽老師講解,有的低頭在書本上做些筆記,黑板上寫著“距高考280天”。
湖北籍高三學生文珊在這個班上就讀,她的同學們來自湖北、山西、河北等多個地區(qū),其中一部分人的家就在北京。但由于父母沒有取得北京戶口,這些孩子只能回老家的高中上學,為高考做準備。
回老家“第一年完全是哭過來的”
文珊的老家是湖北黃岡,父親早年就來到北京開公司,現在家在大興。“我的小學和初中都是在北京讀的,因為不能在北京高考,初三下半年,我回了黃岡。”
回到黃岡后,文珊和姥姥姥爺住在一起,平時走讀上學。“剛開始學習還行,中考在班里考前10名,到了高一高二就一直在20到30名左右徘徊。”文珊回憶起在老家的學習情況。
成績下降得厲害,文珊認為,這與老家中學老師的授課方式有很大關系,“老師講課比較趕,不會顧及每位學生”,加上離父母較遠,學;锸秤植惶晳T,“第一年完全是哭過來的。”
班上的另一名學生孟婷婷,家在北京市西城區(qū),父母都在企業(yè)工作。她的老家在河北香河,距離北京60多公里。
“我的小學和初中都是在北京讀的,初中班有28個人,十多個是外地學生,中考前大多數都回老家讀書。”孟婷婷稱,回家之后自己也不太適應當地學校環(huán)境。
家長稱教學質量有保證才會選擇
昨日,新京報記者隨機詢問了一些非京籍家長,大多數表示未聽說過這種“異地就讀”的模式。多數家長稱,如果教學質量有保證,可能也會考慮讓孩子在京讀高三。不過家長們也表示,超過7萬一年的學費太高了。
一位在北京打拼了近十年的家長說,等孩子高三時也考慮上全國卷班,但主要是沒有其他選擇,“老家已經沒有親戚了,孩子回去讀書都沒人照顧”。另一位非京籍家長則表示,學費有點貴,可以作為備選方案考慮。
■專家觀點
“應試模式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異地就讀”的模式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這些機構的教學質量如何保障,師資、教學場地如何配備等。
另一位專家則擔心,這種針對高考的應試模式,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雖然很多地方高三的課程也比較緊張,但是除了教學方面,學生還應該參與學校的一些活動以及社會實踐活動等,而這些是培訓機構不能提供的。”
該專家還指出,這種模式不是特別符合高中學籍管理。他解釋,這些學生離開老家的高中來北京上高三,之前的學籍是否能保留,有一定風險,如果沒有學籍,考生只能以社會考生的身份參加高考。
不過儲朝暉表示,出現這樣的模式,也反映了孩子有這種上學需要,是否適合以及能不能推廣,要看具體需求的情況,如果需求擴大應該滿足。
據了解,已有培訓機構認為,未來這部分需求的考生可能會增加,機構已經專門在做關于全國高考卷的研究。
不過,一位全國卷班的老師表示,如果要推廣,學校目前師資較為缺乏,有限的教師還需要負責其他班型的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