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傳統(tǒng)文化”這幾種考查形式你必須知道!
2016-12-27 16:23:24搜狐教育
隨著“傳統(tǒng)文化內容進中高考”的規(guī)定出臺,傳統(tǒng)文化怎么考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下面我們從近年各地語文試卷中,選取了有代表性的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考點,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廣大考生有所裨益。
基本素材
中國書法
林語堂
中國之毛筆,具有傳達韻律變動形式之特殊效能,而中國的字體,學理上是均衡的方形,但卻用最奇特不整的筆姿組合起來,是以千變萬化的結構布置,留待書家自己去決定創(chuàng)造。如是,中國文人從書法修練中漸習的認識線條上之美質,像筆力,筆趣,蘊蓄,精密,遒勁,簡潔,厚重,波磔,謹嚴,灑脫;又認識結體上之美質,如長短錯綜,左右相讓,疏密相間,計白當黑,條暢茂密,矯變飛動,有時甚至可由特意的萎頹與不整齊的姿態(tài)中顯出美質。因是,書法藝術齊備了全部審美觀念的條件,吾們可以認作中國人審美的基礎意識。
中國書法的美是動的,不是靜止的,因為它表現(xiàn)生動的美,它具有生氣,同時也千變萬化無止境。一筆敏捷而穩(wěn)定的一劃之所以可愛,以其敏捷而有力地一筆寫成,因而具有行動之一貫性,不可摹仿,不可修改,因為任何修改,立刻可以看出其修改的痕跡,因其缺乏和諧。這是為什么書法這一種藝術是那么艱難。
把中國書法的美歸諸性靈說的原理,并非著者私人的理想,可以從中國通常的譬喻來證明。他們把筆劃用“骨、肉、筋”這些字眼來形容,雖其哲理的含意迄未自覺地公開,直到一個人想起要設法使歐美人明了書法的時候。晉時有位女畫家,世稱衛(wèi)夫人,王羲之嘗師事之,她的論述書法這樣說:
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圣,無力無筋者病。
波動的動力原理,結果產生結構上的一種原理,為了解中國書法所不可不知者。僅僅平衡與勻稱的美,從未被視為最高之風格。中國書法有一個原則,即一個四方形不宜為完全的四方形,卻要此一面較他一面略高,左右相濟,而兩個平均的部分,其位置與大小也不宜恰恰相同。這個原則叫做“筆勢”,它代表動力的美。其結果在這種藝術的最高范型中,吾們獲得一種組織上的特殊形體,它的外表看似不平衡而卻互相調劑,維持著平衡。這種動力的美,與靜止的僅僅勻稱的美,二者之間的差異,等于一張相照著一個人或立或坐取一個休息的姿態(tài),與另一個速寫的鏡頭,照著一個人正揮著他的高爾夫球棒,或照著一個足球健將,剛正把足球一腳踢出去的比較。又恰像一個鏡頭攝取一個姑娘自然地仰昂著臉蛋兒較勝于把臉蛋保持平衡的正面。是以中國書體,其頂頭向一面斜傾者較之平頂者為可愛。這樣結構形式的最好模范為魏碑《張猛龍碑》,他的字體常有鸞鳳騰空之勢,但還是保持著平衡。
▲張猛龍碑
欣賞書法,首先要形成對書法藝術的基礎認知,再通過系統(tǒng)的臨帖、讀帖,逐步培養(yǎng)起書法藝術修養(yǎng)。沒有練習過書法的同學,更要通過識記和閱讀相關文章儲備知識,考試中遇到此類試題才不會生疏。
要熟記以下基本的書體——
扇子史話(節(jié)選)
沈從文
扇子,在我國有非常古老的歷史。出于招風取涼、驅趕蟲蚊、撣拂灰塵、引火加熱種種需要,人們發(fā)明了扇子。
從考古資料方面推測,扇子的應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時代陶器出現(xiàn)之后,如古籍中提到過“舜作五明扇”。但有關圖像和實物的發(fā)現(xiàn)卻較晚。目前所見較早的扇子形象是東周、戰(zhàn)國銅器上刻畫的兩件長柄大扇,以及江陵天星觀楚墓出土的木柄羽扇殘件。從使用方面看,由奴隸仆從執(zhí)掌,為主人障風蔽日,象征權威的成分多于實際應用。
隋唐時起“紈扇”廣為流行。“紈扇”亦即“團扇”,主要以竹木為骨架,制成種種形狀,并用薄質絲綢糊成;歷來傳說出于西漢成帝朝(公元前32年—前7年)。唐開元、天寶以來才多“圓如滿月”式樣。紈扇深得閨閣喜愛,古代詩詞中多有反映,如“團扇、團扇,美人并來遮面”,“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團扇復團扇,奉君清暑殿。秋風入庭樹,從此不相見”。借團扇刻畫出少女種種情態(tài)或愁思,可見扇子的功能已大為擴展。
宋元時期紈扇盡管還占主要地位,且更多樣化,但同時也出現(xiàn)另一新品種“折疊扇”,即折扇;一般認為是北宋初從日本、高麗傳入的。南宋時生產已有相當規(guī)模。但扇面有畫的傳世實物連同圖像反映、畫錄記載,兩宋總計不到十件,元代更少。這種情況也許因當時多用山柿油涂于紙面做成“油紙扇”,不宜繪畫,只供一般市民使用;或與當時風習有關,雖也有素紙“折疊扇”,但只充當執(zhí)事仆從手中物,還不曾為文人雅士所賞玩,因而尚未成為書畫家染翰揮毫的對象。元代山西永樂宮壁畫,保留了大量元人生活情景,“折疊扇”仍只出現(xiàn)于小市民手中。
到了明代,折扇開始普遍流行,先起宮廷,后及社會。明永樂年間,成都所仿日本“倭扇”,年產約兩萬把。早期扇骨較少,后來才用細骨。扇面有加金箔者,特別精美的由皇帝賞給嬪妃或親信大臣,較次的按節(jié)令分賜其他臣僚。近年各地明代藩王墓中均有貼金折扇及灑金折扇出土。渾金扇面還有用針撥畫山石人物的,極似倭扇格式。也有加畫龍、鳳的,可能只限于帝后使用。至于騷人墨客等風雅之士,講究扇面書畫,使之更近于工藝品。當時的川蜀及蘇州都是折扇的主要產地。折扇無疑已成為明代扇子的主流,影響到清代,前后約三個世紀之久。
折扇外骨的加工,明代已得到極大發(fā)展。象牙雕刻,螺鈿鑲嵌,及用玳瑁薄片粘貼,無所不有。但物極必反,不加雕飾的素骨竹片扇也曾流行一時,甚至一柄值幾兩銀子。清代還特別重用洞庭君山出的湘妃竹,斑點有許多不同名稱,若作完整秀美“鳳眼”形狀,有值銀數(shù)十兩的。至于進貢折扇,通常四柄放一扇匣內,似以蘇浙生產的占首位。
清代宮廷尚宮扇,包含各種不同式樣。雍正四妃像中,即或執(zhí)折扇,或執(zhí)宮扇。宮扇一般式樣多為上寬下略窄,扇柄多用羊脂玉、翡翠、象牙等珍貴材料加工而成,扇面還有用象牙劈成細絲編成網(wǎng)孔狀的,這實在只是帝王的珍玩,已無任何實用意義。
至于農人,則一律是蒲葵扇,《雍正耕織圖》中,他本人自扮的老農也不例外。高級官僚流行雕翎扇,貴重的有值紋銀百兩的,到辛亥革命后才隨同封建王朝覆沒而退出歷史舞臺。后來京劇名角余叔巖、馬連良扮諸葛亮時手中揮搖的雕翎扇,大約從北京的前門外掛貨鋪花四五元就可買到。
試題回顧
甘肅白銀·綜合性學習
漢字書法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一,除了具有語言文字的實用價值之外,更具有藝術欣賞價值。班級開展了“最美漢字書法”主題活動,請你一起參加。
1.活動一:我會欣賞
上面三幅作品各有特點,請你從選項中選擇最能體現(xiàn)其特點的一項,將其序號寫在對應的括號中。
A.行筆瀟灑飄逸,筆勢委婉含蓄,如行云流水。唐太宗贊之曰:“飄若浮云,矯若驚龍。”被書法界譽為“天下第一行文”。
B.用筆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見險絕,字畫的安排緊湊、勻稱,間架開闊穩(wěn)健。明代趙崡《石墨鐫華》稱此碑為“正書第一”。
C.用筆放縱,筆勢連綿環(huán)繞,字形奇變百出,不計一筆一字的工拙,力求氣勢暢達豪放,大起大落,放任不羈。
2.活動二:我來介紹
請你選擇可用材料,寫一段文字,向班上同學介紹練習書法的方法。(限80字以內)
材料一 臨摹有兩個意思,一是臨,一是摹。臨是看著帖上的字在另外的紙上臨寫,摹是在范字上直接摹寫,如描紅。
材料二 東漢書法家張芝是甘肅酒泉人,有“草圣”之稱。
材料三 練習書法最好是臨和摹結合起來,各揚其長。
材料四 甘肅成縣的《西狹頌》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材料五 臨容易學到筆畫,摹容易學到間架結構。
3.活動三:我能表達
李明同學寫不好漢字。同學勸他認真練習,可他卻說:“現(xiàn)在電腦和智能手機已經(jīng)很發(fā)達了,都有漢字輸入功能,以后就用不著用筆在紙上書寫了,寫不好沒關系。”
你要反駁他,你說:。
【解題與積累】
以上兩道考題,基本涉及到書法藝術中字形、風格、作品、書法家等主要常識,題型多樣,難易適中。作答本類題目,要在平時下功積累相關知識:一要對我國書法藝術的產生、發(fā)展及各種字體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二要對各個流派的主要書法家及其代表作有所掌握;三要能簡單鑒賞一些書法作品;四要會寫毛筆字,掌握書法練習的基本知識。
參考答案
1.①B ②A ③C 2.練習書法有臨、摹二法。臨是看著帖上的字在另外的紙上臨寫,摹是在范字上直接摹寫,如描紅。臨容易學到筆畫,摹容易學到間架結構。練習書法最好是臨和摹結合起來,各揚其長。3.示例:李明,你這樣的認識是不對的。雖然電腦和智能手機都有漢字輸入功能,但生活中還需要用筆書寫。再說,漢字書法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一,我們應當把它傳承下去。
甘肅武威·現(xiàn)代文閱讀
扇子的學問
鄧云鄉(xiāng)
、偕茸,是北京人度炎夏愛不釋手的寶物。伏天里,雖說人人手中都搖著一把扇子,但由于性別、年齡、職業(yè)和文化修養(yǎng)的不同,所用的扇子亦各有別。
、谟闷芽~稍事加工即成的芭蕉扇以及用竹篾、麥稈編制的普通扇子,物美價廉,頗受大眾歡迎;但就其歷史和藝術價值而論,則不如羽扇、團扇和折疊扇。
、塾鹕鹊臍v史最為悠久。據(jù)晉人崔豹《古今注》一書所載,遠在三千多年前的殷代就已有用鳥頭羽毛制成的扇子。唐以前宮闈中所用的扇子,皆由羽毛制成。諸葛武侯與宣王司馬懿在渭濱交戰(zhàn)時,武侯就是手持白羽扇,指揮三軍。羽扇出風緩軟,不入肌理,對人體有益。北京的老人或僧、道、尼等各教弟子,深知古人“避風如避箭”這一養(yǎng)生之道的奧秘,故而于盛夏皆喜用羽扇取涼。
、軋F扇為圓形短柄的扇子,古代宮中常用,又叫宮扇,為古代年輕女子一種不可少的裝飾品。其作用主要是用以遮蓋,手執(zhí)一扇不但可以增添主人無限嫻雅文靜的儀態(tài),有時還能體現(xiàn)少女活潑天真的個性。
、菡驗閳F扇帶有裝飾性,所以扇面大都選用絲絹綾羅一類的織品,以便在上面點染繪畫,增加裝飾美。故而梁朝的大文學家江淹有“紈扇如團月,出自機中素”之句。
、尬羧毡本┖篱T中的太太、小姐以及梨園界的坤伶多喜用團扇。北京崇文門外花市的絹花作坊,每年夏季必集中人力、物力大批制作團扇,以供市場需求。其所制團扇,分素扇、字扇、畫扇三種。字扇與畫扇,是將成批的普通素扇“過行”給畫匠或寫字匠,雇傭他們在扇面上書寫唐詩、宋詞,彩繪花鳥蟲魚。至于素扇,上面雖無字畫,卻都是工精料細的上等品,扇柄以象牙或沉香木為之,柄端系有小巧玲瓏的翡翠或瑪瑙雕成的“扇墜兒”,價格昂貴,專門賣予有錢人。
⑦北京人喜用的折疊扇,又稱聚骨扇或緊頭扇,本是外國的貢品。蘇東坡記載說:“高麗白松扇,展之廣尺余,合之止二指許。”由此可知折扇至少在北宋時已由朝鮮傳入我國。明代張東海亦以為折扇貢于東夷,永樂間始盛行于中國。據(jù)說傳入宮中時為太監(jiān)所見,覺得此物展開即用,收攏易藏,非常方便,于是紛紛仿制,后逐漸傳入民間。
⑧折疊扇的扇骨、扇面有非?季康。韻古齋所售之扇骨,有紫檀、象牙、烏木、棕竹、湘妃竹、毛竹、梅鹿竹、廣漆、菠蘿漆、嵌金銀絲、嵌螺鈿等精雅的上品,并時而出售從宮中溢出民間的雕有正龍、側龍、百龍、百鹿、百鳥等極為罕見的老扇骨子,這些價值連城的寶物,皆為清宮造辦處所制,所刻魚龍鳥獸及蠅頭細楷,刀法清晰,不失規(guī)矩筆意。榮寶齋出售的扇面,有重金、紅金、灑全、塊金、發(fā)箋、白面、黑面、珊瑚面等。這些質地精良的扇面,價值并不昂貴,但一經(jīng)配上張大千、溥心畬、齊白石等著名書畫家的水墨丹青,便成了稀世之珍。
12.本文主要介紹了哪三種扇子?
13.下面表述與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項是( )
A.羽扇是由羽毛制成的,它出風緩軟,不入肌理,對人體有益。
B.團扇扇面大都選用絲絹綾羅一類的織品,便于點染裝飾,為古代年輕女子一種不可少的裝飾品。
C.素扇上面無字無畫,物美價廉,頗受大眾歡迎。
D.韻古齋出售的扇骨,榮寶 齋出售的扇面,大都是非?季康。
14.第⑤段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5.辨析第③、⑦段中加橫線詞的作用。(真題上表述是“加點詞”)
16.下面這段話放在文中哪一段的后面比較恰當?為什么?
唐朝詩人王建《調笑令》中“團扇,團扇,美人頻來遮面”以及杜牧七絕《秋夕》中“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的詩句,把少女既文靜又活潑的二重性格,描繪得活靈活現(xiàn)。
【解題與積累】
中國漢族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漢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與竹文化、佛教文化有著密切關系。歷來中國有“制扇王國”之稱。本文主要介紹了三種歷史悠久又獨具特色的扇子——羽扇、團扇、折疊扇。文中介紹了每種扇子的形制、選材、制作工藝及歷史淵源,只要仔細閱讀文章,找出對應的語句,平時對說明文各要素的知識理解并掌握了,就能解答出上面的試題。
參考答案
12.(3分)羽扇、團扇和折疊扇。
13.(3分)C
14.(3分)這段話運用引用(引資料)的說明方法,引用梁朝大文學家江淹的話來說明團扇帶有裝飾性,扇面大都選用絲絹綾羅一類的織品,具有說服力。
15.(3分)第③段“據(jù)”字說明“羽扇的歷史最為悠久”是有確切依據(jù)的,第⑦段“據(jù)說”說明折扇由宮中太監(jiān)仿制到后來傳至民間只是一種推測,兩詞均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嚴密、準確的特點。
16.(3分)放在第④段之后。第④段說團扇既“可以增添主人無限嫻雅文靜的儀態(tài)”,又“能體現(xiàn)少女活潑天真的個性”,而這段文字描繪的恰是“少女既文靜又活潑的二重性格”。
山東德州·現(xiàn)代文閱讀
扇面書畫的形式美感
張偉生
、僮詮纳茸映蔀闀嬎囆g的一個特殊載體以后,它的本體屬性得到了大大的拓展,其在藝術語匯情景中得到闡述的過程,進一步奠定了扇子的文化和歷史價值。
②如果要追溯扇面書畫的源頭,恐怕是在三國時代。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曾載有“楊修與太祖(曹操)畫扇誤點成蠅”的記錄,這說明遠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文人學士就喜歡在扇面上潑墨作畫了。書畫與扇子的結合,使得藝術欣賞、收藏日愈成為民眾在日常生活中精神享受的客觀需要。幾乎是家喻戶曉的王羲之贈老嫗賣扇、蘇東坡畫扇斷案等民間故事,就著實證明了這一點。扇面書畫的真正興盛,是在明代以后。明永樂皇帝朱棣極力推崇,在宮中命“待詔”書寫扇面,令“畫院”畫扇,直到成化年間,才在民間廣為推行。
、凵让鏁嬕云涮厥獾男沃疲ㄖ饕袃煞N形制:團扇和折扇),顯示了迥異于其它書畫形制(如條幅、橫卷、冊頁、楹聯(lián)、尺牘、屏條等)的美感特征,概其要者,突出地反映在其精致小巧、活潑多變上。通常,一件書畫作品總是在形制上表現(xiàn)為方或長形,而扇面卻以其特殊的圓形、橢圓形、拱形去營造靈巧、活潑、典雅、精致的藝術美感。扇面的天地較小,形態(tài)特殊,書畫家必須要在構圖、布局、排列上別出心裁,因此,精美的書畫扇面,往往能給人們以“小中見大”的藝術感受,進而產生無盡的遐想。扇面以其正、反兩面都可書寫的特質,為書法、繪畫合璧提供了特殊的載體,時常人們所見“一字一畫”式以及格景書畫扇面,就是體現(xiàn)了融書畫為一體的藝術美感。
、軓纳让鏁媱(chuàng)作的技法去欣賞,我們可以感受到,扇面書畫的形式美感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⑤疏密有致。扇面書法的構圖布局十分講究,尤其是折扇扇面上寬下窄,呈半環(huán)形狀,又有很多折裥,排列布局絕非易事,要使書寫的扇面給人以疏朗、典雅的藝術感受,就必須依循虛實有致、實中有虛的原則,也就是說畫面不宜布滿塞足,要留有一定的空間,【甲】 。
、薮笮∵m宜。由于扇面的尺幅較小,書寫的天地極其有限,因此在扇面書寫時,對字體大小的控制要十分經(jīng)意,內容與形制、整體與局部、正文與落款等都要體現(xiàn)出一種和諧之美,【乙】 。
、咻p重得當。扇面上筆墨線條的展示,必須具有整體的感覺,而平衡則是這種感覺的集中體現(xiàn),特別是在折扇扇面上書寫,其空間恰似影視中的寬銀幕,前后著墨輕重都要整體把握,頭重腳輕或前輕后重,都會影響書寫的效果。
1.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內容。
2.本文主要從扇面書畫的和兩個角度介紹了其形式美感。
3.將下面兩句話填入原文劃線處,【甲】處應為,【乙】處應為。
A. 正如明代書法家祝允明所比喻的,在扇面上寫字猶如舞女在瓦礫上跳舞,“環(huán)肥燕瘦,終減態(tài)耳”。
B. 所謂“只畫魚兒不畫水,此中自有波濤在”、“長河無點墨,似見筆縱橫”,映現(xiàn)的就是這種意境。
4.結合全文,說說第③段中“小中見大”的含義。
【解題與積累】
這道閱讀題的文本是一篇說明文,主要介紹了扇面書畫藝術的產生、發(fā)展及其欣賞要素,具有很強的的知識性。解答完這組題,同學們除了扇形,更學會了欣賞扇面上的書畫作品。扇面作為書畫的特殊載體,與扇形巧妙結合,形成獨特的藝術風韻。這組題目重在考查學生對文意、句意的理解,認真閱讀、抓住要點即可解答。
參考答案
1.示例:介紹了扇面書畫的發(fā)展歷史。2.示例:形制 創(chuàng)作技法 3.B A 4.示例:扇面空間雖然很小,但是扇面書畫能帶給人廣闊想象空間風豐富的藝術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