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案:《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教案三(2)
2019-09-20 22:45:36網絡資源
、 參會代表:參加政治協商會議的有中國共產黨、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愛國人士、人民解放軍、各人民團體、各地區(qū)各民族和海外華僑的代表——民主的空前廣泛性。在重慶曾經有過一次政治協商會議,那次只有一些黨派代表參加。
② 主要議題:新中國的成立問題。舊的政權已經被推翻,現在已經出現了權力的真空,因此籌備新中國的成立提上議事日程。
、 施政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豆餐V領》具有以下幾點內容:規(guī)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性質(國體)——是新民主主義及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具體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國內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規(guī)定了國家各方面的基本方針和政策,如: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政策的總原則;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選舉產生了新的政府機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有主席,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確定了國家的首都、國旗及國歌。它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民的代表共同制訂的建國綱領,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文獻”,在新中國成立后一個時期內,起著臨時憲法的作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組織形式。
2. 新中國的誕生
。1)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國家領導人就職。
1949年10月1日下午兩點鐘,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舉行,國家領導人宣布就職。會議接受《共同綱領》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針;選舉林伯渠為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任命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沈鈞儒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羅榮桓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檢察署檢察長。會議發(fā)表公告,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愿與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建立外交關系。
。2)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點鐘,北京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3. 新中國誕生的偉大歷史意義
。1)國內意義: 新中國的誕生,標志著中國歷史進入新紀元。這可以從兩方面去理解:第一,新中國的誕生推翻了100多年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這三座大山,結束了中國四分五裂的歷史;標志著獨立、統(tǒng)一的新中國建立;使中國歷史進入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從此中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社會的7年過渡時期(1949—1956年)。
(2)世界意義:這是繼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之后世界歷史中最重大的事件。因為中國革命在占人類1/4的國家里取得了勝利,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zhàn)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激勵和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爭。
。ǘ┤嗣翊泶髸贫
1.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54年秋)
。1)背景:
隨著經濟恢復和建設的大規(guī)模展開,民主建設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物質文明的建設必須伴隨著精神文明建設的發(fā)展)。中國共產黨根據國情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基于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