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階段特征匯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
2024-04-27 16:26:20網絡轉載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年—1966年)
——走自己的路(探索、曲折、前進);兩頭較好,中間較差
1956至1976年,是新中國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時期。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后,新中國以蘇聯(lián)的經驗教訓為鑒戒,中國人民走自己的路,獨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在曲折探索中仍取得了具有開創(chuàng)性、奠基性的偉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物質基礎、寶貴經驗和理論基礎。
1.政治上:1956年以毛澤東的《論十大關系》和中共“八大”為標志,中共產黨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開端。1957年2月“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論述為認識中國基本國情奠定了理論基礎;1957年以后,由于受反右斗爭擴大化和“左”頃指導思想的影響,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削弱,但正確路線占據主導地位。
2.經濟上:1958年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隨后輕率地發(fā)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總路線反映了廣大人民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狀況的普遍愿望,但由于片面追求經濟建設高速度,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guī)律,加上對社會主義建設經驗不足,以及當時的自然災害等因素,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出現(xiàn)了1959—1961年嚴重困難的局面。為克服困難,1960年冬,開始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1962年國民經濟逐步得到恢復。同時對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識分子等方面的政策進行重要調整。調整很快取得重要成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國民經濟穩(wěn)步增長,接近并超過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水平。1964年,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出建設“四個現(xiàn)代化”的偉大目標,極大地激發(fā)了億萬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積極性。20世紀60年代前期,面對日益緊張的國際形勢和美蘇日益嚴峻的戰(zhàn)爭威脅,黨中央、毛澤東作出“從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三線建設”戰(zhàn)略布局。“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成為我國六七十年代經濟建設發(fā)展的重要指導思想。
3.思想文化科技上:毛澤東思想得到繼續(xù)發(fā)展;提出雙百方針,文藝與科研事業(yè)得到發(fā)展;毛澤東提出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研制出原子彈,導彈技術也得到發(fā)展。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廣大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涌現(xiàn)出無數(shù)先進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內涵的時代精神(崇尚勞動、敬業(yè)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創(chuàng)新),全社會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政治氛圍,關心集體、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行動準則,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的新型人際關系。這極大地激發(fā)了全國人民的熱情和干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