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設計(一)(2)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2018-11-22 15:13:52
問題二:本文的寫作背景是怎樣的?
大堰河其實是“大葉荷”的誤寫。她原出生于離艾青老家五里遠的大葉荷村,很小就被賣到艾青的家鄉(xiāng)--畈田蔣村當童養(yǎng)媳。她沒有名字,人們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稱呼她,“卑微到連自己的名字也沒有!”她一生命運非常悲慘:與前夫生了三個孩子;前夫死后,從鄰近的下張村招贅,又生了兩個孩子。那時農(nóng)民生活非常艱難,苛捐雜稅,還有地主盤剝。大葉荷孩子多,生活更是艱難,她受盡煎熬,僅四十多歲就離開了人世。 艾青出生時因母親難產(chǎn),算命先生說他會“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視,被寄養(yǎng)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著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愛撫下成長的。直到五歲才被領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視,規(guī)定他不能叫父母為爸爸媽媽,而要叫叔叔嬸嬸。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對大堰河的愛遠遠超過了對父母的愛!因此他“長大一點后,總想早點離開家庭”,18歲就離開了家。1933年1月,他23歲,在獄中他滿懷深情寫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后來詩人在1953年和1973年兩次回鄉(xiāng),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掃大堰河的墓.
艾青后來曾回憶說:“我是在一種被冷漠的環(huán)境中生活的”,“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感到溫暖,得到寵愛,大堰河愛我,我也愛她。”“《大堰河--我的保姆》這首詩,是出于一種感激的心情寫的。”
問題三:聽課文朗讀,根據(jù)詩人感情和思緒的發(fā)展脈絡,可以劃分幾個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本詩可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2節(jié)),交代了“我”與大堰河各自的階級地位和二人之間的特殊關系。
第二部分:(第3—8節(jié)),集中刻畫了大堰河的形象,抒發(fā)了詩人對貧苦的農(nóng)民母親的無限熱愛和懷念之情。
第三部分:(第9-11節(jié))寫大堰河死后的凄涼和家人的悲慘遭遇。
第四部分:(第12、13節(jié))詩人從回憶過渡到現(xiàn)實,詩人的感情也達到了高潮。一連串的排比句,表達了詩人對大堰河的無限懷念與深情禮贊。
問題1:詩是詩人感情的載體,詩人起伏的思緒,奔涌的激情就是這首詩的線索,試概括每個部分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感情線索:第一部分:(1-3節(jié))懷念與痛悼之情;第二部分:(4-8節(jié))眷戀與感激之情;第三部分:(9-11節(jié))同情與控訴之情;第四部分:(12-13節(jié) )謳歌與贊美之情。
問題2:本詩的構(gòu)思有何特點?
詩人在構(gòu)思本詩時,把自己起伏的思緒,奔騰的激情作為最主要的依據(jù),時而記人寫事,時而直抒胸臆;時而回憶歷史,時而直面現(xiàn)實;時而寫保姆,時而寫詩人自己;時而詳寫,時而略寫,任意揮灑,無拘無束。
問題3:品讀第1-3節(jié),思考這幾節(jié)運用了哪些意象?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意境?
意象:雪壓草蓋的墳墓;檐頭枯死的瓦菲;被典押了的園地;長了青苔的石椅
意境:荒寂衰敗、蕭索凄涼
問題4:第四節(jié)詩人回憶了在大堰河家的生活,攝取了哪些生活場景?
明確:搭好灶火后、拍去炭灰后、嘗過熟飯后、放好醬碗后、補好破衣后、包扎傷手后、掐死虱子后、拾起雞蛋后、
問題5:第五節(jié)作者寫到“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呢?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跟“我”在大堰河家的生活形成對比。
一方面突出了“我”的親疏和愛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會的不公。
問題6:第七節(jié)主要是寫了什么?從中可以看出大堰河怎樣的性格特點?
明確:洗衣、洗菜、切菜、喂豬、燒肉、曬麥
純樸寬厚、勤勞善良、極容易滿足的大堰河
問題7:第八節(jié)哪些細節(jié)表現(xiàn)大堰河對乳兒的深愛?
明確:切糖、貼畫、贊美乳兒、做夢
問題8:品讀第9-11節(jié)詩歌,思考大堰河辛勞一生,死后得到了什么?你從中讀到了什么?
明確:憤怒控訴不公道的社會世道、深切同情大堰河的悲慘命運
問題9:品讀12—13節(jié),如何理解“紫色的靈魂”?
明確:一種看法,紫色是高貴、神圣的象征,如“紫氣東來”“紫禁城”。大堰河身份雖然卑賤,但她慈愛、善良、勤勞,集中了人之善德,她的靈魂最高貴、最偉大。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