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語文復習方法 > 論述類文本閱讀技巧,選擇題如何才能拿高分?

論述類文本閱讀技巧,選擇題如何才能拿高分?

2018-12-17 10:20:01網絡

  對論述類文本閱讀的考查,高考采用選擇題的形式,面對頗有點文字游戲的選擇題,不少考生心生畏懼,答案正確率不高;或者做對了,耗時卻很長。如何快 速、準確地拿下三道選擇題,是高考復習的一個重要內容。要解決這一難題,需要的是考生的良好心態(tài)和思維品質,以及整體把握全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學會使用比對法,從詞語、邏輯關系、推斷三方面仔細比對。

  一、閱讀方法

  有考生認為,做選擇題只是“找”與“比”的問題,與“讀”關系不大。其實,把握了“讀”,下兩步的“找”與“比”才會事半功倍。這里的“讀”包括兩點:

  1.通讀,整體把握全文。先總體瀏覽文章,邊讀邊畫出關鍵詞語和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內容。

  2.精讀(文段)。這里的“精”,不是“精細”,而是“精明”,只有精明地讀,才能準確吸納判斷。什么叫“精讀”呢?只讀該讀的(與選項對應的內容),緊抓勿松,讀得精確;不該讀的不讀,置之不理,棄得堅決;和解題無多大關系的,讀過后就不再讀。方法  做選擇題,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做論述類文本、實用類選擇題,除此之外,還要用好“比對法”。就是把選項內容與原文有關內容認真、仔細地比較、對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錯誤項,反之則為正確項。那么,要比對哪些內容呢?

  1.比對詞語

  命題者在設置選項時對原句作了改裝、重組,即主要采取了“刪”(刪除原文的狀語、定語、補語,改變原意)、“漏”(只強調問題的一個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斷章取義)、“改”(改換詞語,曲解文意)、“湊”(胡亂拼湊、東拉西扯、無中生有、隨意組合信息)等方式設誤。因此,比對的第一層是詞語比對,看看選項在對原句改造過程中,刪去了哪些詞,改了哪些詞,添了哪些詞,它們是否與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選項中的下面這些詞語最值得我們優(yōu)先比對:

 、僦复~(如“它”“其”等),比對它是否有偷換概念之嫌。

  示例:(2013·安徽卷第1題D項)在科學本身的領域里,科學家運用的不表達愿望、善惡等感情的概念,是現(xiàn)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原句:它為建立它的貫徹一致的體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達什么感情的。……附帶地說,這個特點是慢慢發(fā)展起來的,而且是現(xiàn)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比對:“這個特點”指的是“它為建立它的貫徹一致的體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達什么感情的”,而不是指“概念”,選項犯了偷換概念的錯誤。

 、诜秶~(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擴大或縮小外延現(xiàn)象。

  示例:(2012·安徽卷第1題C項)家族倫理關系的調節(jié)構成了傳統(tǒng)社會生活的全部內容。

  原句:一方面使得家族倫理關系的調節(jié)成為社會生活的基本課題。

  比對:該項將“基本課題”變換為“全部內容”,所指范圍明顯擴大了。

  ③程度詞、時間詞(如“或許”“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經”“將來”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與必然、已然與未然,說法絕對等。

  示例a:(2013·安徽卷第1題A項)在科學本身的領域里,科學家構建嚴謹完整的科學體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達個人感情的。

  原句:它為建立它的貫徹一致的體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達什么感情的。

  比對:原句是“不表達”,選項是“不充分表達”,程度顯然是不同的。

  示例b:(2012·江西卷第7題C項)利用磁共振進行的研究已經證實:擁有聯(lián)覺能力的人,除了看到數(shù)字和字母時,大腦中與形狀處理相關的皮層區(qū)域會被激活外,與顏色認知相關的V4區(qū)域也同時被激活。

  原句:利用磁共振進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證實以下的假設:對于正常人來說,當看到數(shù)字和字母時,大腦中與形狀處理相關的皮層區(qū)域就會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擁有聯(lián)覺能力的人,除了上述區(qū)域外,與顏色認知相關的V4區(qū)域也同時被激活。

  比對:原句中的“似乎”變成了選項中的“已經”,性質變了,或然變成了已然。

  2.比對關系 (句間、分句間的邏輯關系),看這種關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比對詞語,重點考查的是是否讀準、讀懂了信息;而比對句間關系,則要求考生不只是單純地篩選信息,更應在篩選的基礎上關注信息間的聯(lián)系。因此,比對分句間的邏輯關系是比對的重點內容。比對關系分兩步:

  第一步,逐項審查每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包括句子),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重點抓關聯(lián)詞),一般的有因果、條件、假設、目的等關系,但以因果關系居多。

  第二步,比對每一分句的意義在原文是否有依據(jù),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據(jù)。尤其看因果關系,是否有強加、倒置不當。

  示例①:生態(tài)文明是經濟、政治和社會發(fā)展的重大問題,因此它也是一個哲學問題。

  原句:生態(tài)文明不僅是經濟、政治和社會發(fā)展的重大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哲學問題。

  比對:原句是并列關系,到了選項中變成了因果關系,這叫強加因果。

  示例②:資源外延小于環(huán)境,主要分為生產資源和生活資源。只有改變獲取資源的手段,才能使人與自然不再對立。

  原句:一般來說,環(huán)境比資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資源是人掠奪的對象,……不管手段如何,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對立的。

  比對:原句中用的是“不管……”,選項用“只有……才能……”表述,這既改變了原句關系,更改變了結果。

  3.比對依據(jù)和結論

  比對依據(jù)和結論,看推斷是否成立。

  推斷題選項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斷形式,原因結果或條件結論同時出現(xiàn);有的只是一個判斷句。對完整推斷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條件文中是否有依據(jù),二看所述結果(結論)文中是否有依據(jù),三看原因或條件與結果或結論之間是否有合理的邏輯關系。對只是一個判斷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現(xiàn)成的結論,二看結論(既然是推斷想象,“這個結論”文中往往沒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觀事實與邏輯事理。

  示例:“審美的環(huán)境保護”理念中“美”的構成是豐富的,它高于科學的“真”的保護,因而保護環(huán)境首先要考慮人工美的因素。

  原句:在諸多關于環(huán)境保護的理念中,“審美的環(huán)境保護”理念有積極意義。這里“美”的構成是豐富的,既有來自生態(tài)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這樣,“審美的環(huán)境保護”不僅包含了以生態(tài)平衡為最高原則的科學的“真”的保護,而且高于“真”的保護。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嚴重污染了,按“真”的保護,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它的生態(tài)平衡;而按審美的保護原則,不僅要治理污染,還要進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養(yǎng)魚建亭等。

  二、審題、答題

  1.審題

  (1)從題干用語上明確考查重點和閱讀區(qū)間

 、兕}干中出現(xiàn)“‘對×××’的理解,正確(或不正確)的一項”用語,表明是對重要概念、句子的考查,暗示了篩選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

 、陬}干中出現(xiàn)“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或不正確)的一項”用語,表明是在考查信息的篩選和整合,篩選區(qū)間不是固定的,一般分布在幾段甚至全文。

 、垲}干中出現(xiàn)“對原文思路的分析”用語,表明考查的是對全文論述思路或段內層次分析及文意概括,篩選區(qū)間是全文或一段。

  ④題干中出現(xiàn)“推斷”詞語,表明是在考查推斷能力。篩選區(qū)間一般在文章后一兩段,或者全文。

  (2)從題干用語“正確”或“不正確”上判斷試題難度及做題方法。一般而言,要求選出“正確的一項”,題目難度大,必須綜合運用比對法和排除法;要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題目難度小,一定要用好比對法。

  2.答題

  答題步驟有三:讀、找、比。

 、僮x。通讀全文,借助關鍵詞語、句子,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內容,為做題作準備。

 、谡。依據(jù)選項中的關鍵詞,找準選項在原文中的對應句,確定下一步比對的內容。

 、郾(對)。比較選項和對應句,找到二者有差異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確選項,反之是錯誤選項。

[標簽:高考復習 高考資訊]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yè)解讀
    關注高考網官方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