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語文知識點 > 高考語文:六種手段攻克文言解詞

高考語文:六種手段攻克文言解詞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09-02-27 20:19:42

[標簽:高考 語文]

  詞義的理解(特別是實詞的理解)是疏通整篇文言文的基礎和關鍵。文言文的解詞題也一直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頭戲(其實句子翻譯也包含著詞語解釋)。我們如能將課本的基礎文言文篇目爛熟于心,再適當向課外延伸,以課內為主、課外為輔,過文言解詞關當無甚大礙。當然,文言解詞也有方法和規(guī)律可循。

    1、記憶解詞法

    識記是理解的基礎,課本出現(xiàn)的常用文言文實詞的基本詞義一定要牢記,在考試過程中才能將知識遷移,轉化為能力。這種考題在高考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如今年試題中四個詞有三個詞(義項)在課本里出現(xiàn)過:“固”作動詞體現(xiàn)在“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諫太宗十思疏》)一句中,“濟”作“成功”講體現(xiàn)在“事又不濟,反為所笑”(《群英會蔣干中計》)中,“相與”為“一起”之義包含在“于是舍人相與諫曰”(《廉頗藺相如列傳》)一句中。其他如2008年春考的“屬”、“懌”、“彌”,在教材中都能找到依托的語句,句子雖不同,但詞義相同。

    2、組詞解詞法

    古代漢語大多是單音詞,發(fā)展到現(xiàn)代漢語基本上都演變成了雙音詞,有的詞語只是在文言詞前面或后面加上一個字便是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詞。掌握了古代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的這一聯(lián)系,將文言文中單音詞組成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詞或合成詞,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解詞。如2008年春考的“屬”(下屬)、2006年秋考的“排”(排擠)都可依此法得到答案。另外,還有一些由兩個單音詞組成的詞語,在解釋時要分別組詞,如2007年秋考第18小題D選項的“可以”一詞是由有單獨意義的“可”和“以”構成的,解為“可以用來”。

    3、成語解詞法

    現(xiàn)代漢語的很多成語都是由古代漢語中的詞直接繼承下來或由某個故事概括而成的,成語中個別字詞的解法就是古漢語的解法。所以在解釋中碰到不懂的字詞不妨聯(lián)想一些包含此詞的成語,問題有時便能迎刃而解。如2008年春考的“彌”,我們可以聯(lián)想成語“彌天大謊”的“彌”來理解,2006年秋考的“躋”,可以借助成語“躋峰造極”的“躋”來理解。又如一則文言文里有“始至之日,歲比不登,盜賊滿野,獄訟充斥”的句子,這里“登”的含義也許不好理解,如能聯(lián)系成語“五谷豐登”,那么這句話里“登”的意思就可以確定了,即“莊稼成熟”。

    4、對文解詞法

    也叫互文解詞法。古人行文,往往采用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用同義、反義或相關聯(lián)的詞語。根據(jù)這一點,有些詞語依據(jù)上下文就能斷定其含義。如2001年秋考的“再”一詞,“再”有兩個基本含義:“第二次”和“兩次”,據(jù)上文“一射而矢墮”一句,“一”與“再”應為對文,“一”為“第一次”之義,所以“再”解為“第二次”。又如此文中“身不暇騎,騎不暇彀,彀不暇的”加點字也可借助此法理解。教材中的對文現(xiàn)象更是不勝枚舉,茲舉兩例:①“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與朱元思書》);②“于是六國之士,有……之屬為之謀;……之徒通其意;……之倫制其兵。”(《過秦論》)。

    5、活用解詞法

    在古漢語中,某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可以靈活運用,臨時改變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當其他類詞,詞的這種臨時靈活運用,就叫做詞類活用。根據(jù)詞類活用這一特殊用法,在碰到有活用現(xiàn)象的詞語時,必須解釋它活用后的意義。如2007年春考的“寶”字,在“至今寶之”中后還跟代詞“之”,為意動用法,應解釋為“把……看作珍寶(像珍寶一樣收藏)”;2006年秋考的“冠”一詞,在“文章冠世”一句中明顯作動詞用,意為“居于首位”。類似的情況如“甲”(“最余杭而甲靈隱也”)解釋為“居于第一”、“是最好的”(2005年春考)。

    6、語境解詞法

    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詞的多個義項只有在語境中才能得到過濾,沒有語境,有時便無法分析詞的含義。推斷詞語含義,要結合句子本身的語言環(huán)境,有時甚至要通觀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言環(huán)境。如今年高考試題中的“乘”字,在教材和平時的訓練中多為“趁著”“乘機”義,但這里解不通,根據(jù)前文項城為叛軍圍困,縣令李侃婦楊氏激勵大家“宜相與致死以守其邑”的敘述和后文“項城,小邑也,無長戟勁弩、高城深溝之固,賊氣吞焉,將超城而下”等的描寫,可以推斷出“乘”為“防守”、“登”義。其他諸如2007年秋考的“矜”(注重),2005年秋考的“峻”(高傲),都必須結合上下文的語境來分析,才能準確理解和翻譯。(崇明中學 李建生)
 

收藏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wǎng)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0v2773b.c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