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化學知識點 > 中學化學知識史述(三)

中學化學知識史述(三)

來源:網絡來源 2009-08-27 10:31:16

[標簽:化學]

  一、中國煉丹術梗概

  在中國的奴隸社會轉入封建社會的時期,生產普遍獲得了發(fā)展,其中釀造、制陶、采礦、冶金等工業(yè)都迅速發(fā)展起來。由于生產的發(fā)展,統(tǒng)治階級不僅希望提高物質享受,而且希望長生不死。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煉丹術就應運而生了。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后,曾派人到海上求仙人不死之藥。漢武帝本人就熱衷于神仙和長生不死之藥。這時煉丹術興起來了,不僅是尋找自然界的長生不死之藥,而且要煉制長生不死之藥。到了東漢煉丹術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出現了著名的煉丹術家魏伯陽,著書《周易參同契》以闡明長生不死之說。他說“巨勝(胡麻)尚延年,還丹可入口。金性不敗朽,故為萬物寶。術士取食之,壽命保長久。”繼后,晉代煉丹述家陶弘景著書《真誥》。到了唐代,煉丹術跟道教結合起來而進入全盛時期,這時煉丹術家孫思邈,著作《丹房訣要》。這些煉丹術著作都有不少化學知識,據統(tǒng)計共有化學藥物六十多種,還有許多關于化學變化的記載。

  在煉丹中已經出現了分解反應、化合反應和置換反應。如魏伯陽的著作中載有“河上姹女,靈而最神。得火則飛,不見埃塵。……將欲制之,黃芽為根。”實際上說的就是硫與汞化合生成硫化汞的反應。姹女就是汞,黃芽就是硫。他研究鉛和胡粉(堿式碳酸鉛)之間的相互變化:“胡粉投火中,色壞還為鉛”意指胡粉原來是鉛制的,經火燒之后,胡粉不但色變而且變成原來的鉛了。他研究汞跟其他金屬形成汞齊時說:“太陽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華,轉而相親,化為白液,凝而至堅。”太陽流珠指汞,金華指鉛,汞和鉛互相化合可得鉛汞齊。而陶弘景對汞齊的作用所作的研究指出:“水銀……能消化金、銀,使成泥,人以鍍物是也。”

  煉丹術家雖然發(fā)現了不少化學知識,也提出了一些對化學有影響的煉丹理論;但由于他們的思想方法不甚科學,不是根據物質現象的分析研究,去發(fā)現物質變化的規(guī)律,而是把某些物質的性質或現象,加以主觀推論作為煉長生不死之藥的依據。雖然用煉丹術家的基本理論有一些合理部分,但主要方面是不科學的,因而也注定了煉丹術的必然衰亡。

  二、中國著名的煉丹術家、醫(yī)藥家、化學家葛洪

  葛洪字稚川,號抱樸子,東晉丹陽句容人。幼年喪父,家境貧苦,小時就有強烈的求知愿望,沒有書就去借,沒有筆墨就用木炭在地上練習。他有多方面的學習興趣,廣泛閱讀經、史、雜文、尤喜讀有關醫(yī)術、煉丹、制藥方面的書籍。葛洪長期刻苦自學,終于成為學識淵博的學者。

  葛洪年輕的時候,曾拜廣東南海太守鮑玄為師學道,不久又與玄的女兒結婚。

  葛洪三十來歲時曾當過四年晉朝的關內侯。由于他對做官沒有興趣,便將家人安頓在廣州,自己到羅浮山修煉,過著那神仙丹鼎生活。大約死于公元345年,享年61歲。

  據《晉書》中的《葛洪傳》介紹:葛洪“博文深洽,江左絕倫;著述篇章,富于班馬。”列舉出的著作有:《抱樸子內篇》116篇,《金匱藥方》100卷,碑誄詩賦100卷,《肘后備急方》四卷,移檄章表30卷,神仙、良吏、隱逸、集異等各10卷,五經史漢百家之言等310卷。但他所著之書大多散失,據專家考證,認為至今有書并確信是葛洪所著的有《神仙傳》、《抱樸子內篇》、《抱樸子外篇》、《肘后備急方》四種。

  葛洪把老莊之學演化為神仙方士之術,認為一切物質都是可以變化的,只要在誠心的要求和適當的條件下,人們就可以變得仙丹和黃金。葛洪說:“變化者,乃天地之自然,何嫌金銀之不可以異物作乎?”根據這一理論,他在收集、研究各種藥方為民治病的同時,進行了大量煉丹術實驗,在此過程中,他熟悉了許多物質的組成和一些比較簡單的化學反應。從《抱樸子內篇》里,可以看出葛洪已具有下面一些化學知識。

  葛洪說:“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丹砂鄧硫化汞,加熱分解而得到汞。汞與硫磺化合,又生成黑色的硫化汞。再在密閉容器中調節(jié)溫度,便升華成赤紅的結晶硫化汞。采用硫化汞制水銀,我國早在公元二世紀就已知道,葛洪是最早詳細記錄這一反應的人。“以曾青涂鐵,鐵赤色如銅。”曾青大概是硫酸銅的膽礬,用它涂鐵則鐵取代了硫酸銅里的銅,故表面附有一層紅色的銅。“鉛性白也,而赤之以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以為鉛。”這是鉛可以變?yōu)榘足U,即堿式碳酸鉛;白鉛又可以變?yōu)槌嗌你U丹,即四氧化三鉛;鉛丹則可以變回原來來的白鉛,最后回復為鉛。“取雌黃、雄黃,燒下,其中銅鑄以為器復之。……百日此器皆生赤乳,長數分。”葛洪制得的大概是外表象黃金、白色的幾種合金,可能里面有不同比例的銅、鉛、汞、鎳等元素。在當時葛洪能有這樣豐富的知識是難能可貴的,對世界煉金術的影響極大,不愧為煉金術史中的一位杰出的人物。

  三、外國的煉金術

  早在公元前二世紀的西漢時期,中國就開始與西部的中亞、伊朗發(fā)展了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到了唐代,這種交流達到了新的階級。當時的來往是沿著陸上的“絲綢之路”和海路進行的。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是東西相對應的,構成了當時世界文化的兩個中心。中國與阿拉伯之間,使節(jié)、商人、游客互相來往,開展了頻繁的貿易活動。在這個時期中國的煉丹術和造紙術、醫(yī)藥學、天文學等一起傳到了阿拉伯,并與希臘的煉金術相結合,構成阿拉伯學術中的一個特殊組成部分。

  阿拉伯的煉金術與中國的煉金術有許多相似之處。除了煉制設備相似外,所用藥物也大概相同。中國所用藥物主要是硫、汞、丹砂、硝石、雄磺等,阿拉伯煉金術用的也是這一些。阿拉伯人還把許多煉丹術藥物的名稱前都冠中國二字。如硝石,他們稱為“中國雪”。阿拉伯的煉金術家同中國的煉丹術家一樣,一般都長于醫(yī)術。當然也有些不同,中國的煉丹術家追求的是制造長生不死之藥。阿拉伯煉金術家追求的是制造黃金,發(fā)財致富;但又不僅僅是追求黃金,還具有相當濃厚的學術氣息,因而作出了不少重大的化學發(fā)現。

  阿拉伯早期有名的煉金術家比爾·伊木·海揚(721-815),是一位學識淵博的醫(yī)生,著有《物質大典》、《七十書》、《爐火術》、《東方水銀》。在這些書里,他指出金屬可互相轉換,把水銀稱作重女,說她能起死回生,又能將銅、鐵、鉛等變成黃金。他最早應用蒸餾方法制出硝酸、硫酸,并將硝酸和鹽酸混合制成王水。據說他還制造過碳酸鉛,從硫化物中提取過砷和銻。他十分重視實驗,并且說:“誰不作研究和實驗,則他就一事無成。……術士們感到高興的不是因為有了大批材料,而僅僅是因為得到了完善的實驗方法。”

  其后阿拉伯著名煉金術家,醫(yī)生拉澤(860-933),研究煉金術有很大的發(fā)展。他把已知的物質分為植物性的、動物性的、礦物性的和衍生物。又把礦物性物質再分為揮發(fā)性精英、金屬體、巖石、礬土、硼砂和鹽。使用的儀器有用風籍、坩堝、勺子、鐵剪子、燒杯、蒸餾器、沙浴、水浴、漏斗、焙燒爐和天平等。后期的煉金術家、醫(yī)生阿維納森(980-1037),其阿拉伯姓名有“中國之子”的含義,以表明他對中國煉丹術家的崇敬。他的著作甚豐,其代表作為《醫(yī)典》。在《醫(yī)典》中作者提出了對礦物、金屬形成和金屬成分的看法。他把無機礦物分為石、可熔物、硫和鹽四大類。按照他的見解,石生于水,再受干素的作用而生成的,明礬和硇砂是含有土和火的鹽,金屬是由硫、汞及決定金屬本性的雜質所組成。阿維森納否定金屬可以相互轉化。他說,煉金家能夠得到的只是金屬的合金,或能使金屬帶有貴金屬的顏色。他的《醫(yī)典》,后來譯成拉丁文及其他歐洲文字,長期在歐洲傳播著,影響較為深遠。

 

收藏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0v2773b.c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