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nèi)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語文知識點 > [書架]古詩珠串:傷心不獨為悲秋

[書架]古詩珠串:傷心不獨為悲秋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09-08-30 16:34:36

  古詩珠串:傷心不獨為悲秋

  秋,原是一個美麗的季節(jié),秋高氣爽,五谷豐登,從來都令人賞心悅目。然則,秋又怎會引發(fā)人之悲愁呢?關于此點,錢鐘書在《管錐編》里做了比較合理的解釋。他認為,秋天“節(jié)物本‘好’而人自‘惆悵’,風景因心境而改觀耳”,悲秋不過是嘆逝、傷生、思鄉(xiāng)、懷遠等情愫的并發(fā)癥罷了。有道是,“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華愁”(戎昱《秋月》),悲秋的反面,凸顯的正是人的顧影自憐。

  寫秋的詩句,先秦零星已有!对娊(jīng)·小雅·四月》云: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秋天風凄凄,百草都凋蔽。)

  屈原《九歌·湘夫人》也有一句寫秋風的名句: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但,要說“悲秋”母題的首創(chuàng)者,則非戰(zhàn)國時著名的楚辭作家宋玉莫屬。宋玉歷來和屈原齊名,合稱“屈宋”,他的楚辭名篇《九辯》劈頭就說: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憟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單是這段氣勢沉雄的開篇,便足以奠定宋玉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大家地位。宋玉不僅開啟了文人“悲秋”的傳統(tǒng),還成為后世詩人心摩手追的榜樣,大詩人杜甫就寫道:“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詠懷古跡》)因了這首詩,“宋玉悲”竟也成了一個膾炙人口的典故了。

  宋玉之后,對秋的感傷詠嘆之辭綿延不絕。一代雄主漢武帝劉徹,就有一首《秋風辭》: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fā)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這詩吸取楚辭的特點,以秋風起興,熔寫景、抒情于一爐,音節(jié)流美,情意曲折,富有哲理意味,是帝王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無獨有偶,同是帝王而又堪稱文豪的魏文帝曹丕,在其名篇《燕歌行》里寫思婦懷遠,也用了這樣的句子開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

  你看,“蕭瑟”,“搖落”,不都是宋玉悲秋的隔代回聲嗎?西晉的美男作家潘岳也寫過一篇《秋興賦》,極言“秋日之可哀”,“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在《秋日餞別序》里,干脆“得來全不費功夫”地說:“黯然別之銷魂,悲哉秋之為氣!”

  以“悲秋”為主題的詩歌,常常借秋色、秋景、秋聲、秋葉、秋風這些具體的意象,表達羈旅之思,老病之哀,黍離之悲,家國之痛,字里行間流貫著一種悲天憫人、憂世傷生的大感喟,大悲哀。“詩圣”杜甫善為“沉郁頓挫”之辭,在他的名篇《登高》里,詩人對著蒼茫宇宙和滾滾江水悲情詠嘆: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此詩是大歷二年(767)重陽詩人在夔州登高感懷所作,四聯(lián)八句,聯(lián)聯(lián)精工,句句深情,將羈旅、衰老、愁病悉數(shù)納入秋江秋景之中,回環(huán)往復,大氣磅礴,既是杜甫七律的壓卷之作,也使“悲秋”主題平添一道蕩氣回腸的絕佳風景。

  杜甫還有一首題為《悲秋》的五律:

  涼風動萬里,群盜尚縱橫。家遠傳書日,秋來為客情。愁窺高鳥過,老逐眾人行。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

  此詩寫于安史之亂的顛沛流離中,“悲秋”與“憂國”互為表里,感人至深。

  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李益,在《上汝州郡樓》中寫道:

  黃昏鼓角似邊州,三十年前上此樓。今日山城對垂淚,傷心不獨為悲秋。

  好一個“傷心不獨為悲秋”,真把古今“悲秋”詩的機關密鑰一語道破了!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如果說春天是豐滿的,夏天是健壯的,那么在詩人的筆下,秋天則是枯硬寒瘦的,不為別的,只為“高樹多悲風”,只為“零落從此始”。王昌齡的“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孟浩然的“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李白的“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等名句,給人以“寒流來襲”之感。宋元的詩人詞家下筆更“辣”,蘇軾說:“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讓人感嘆秋菊枯萎,蝴蝶倦飛之“愁”。而辛棄疾“落葉西風時候,人共青山都瘦”,李清照“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之詠嘆,更泄露了秋天嚴重的“營養(yǎng)不良”,真是讓人“情何以堪”!

  話又說回來,敢于在“悲秋”的主旋律中唱唱“反調(diào)”的也不是沒有,最著名的莫如劉禹錫的《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這首七絕清新歡快,富有動感,唱出了日漸低沉的“悲秋”交響樂中一個嘹亮的高音。而在南宋田園詩人楊萬里的筆下,秋天不僅不可“悲”,反而蕩漾著一層撩人的春意: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落葉猶開最小錢。(《秋涼晚步》)

  不過,在古今“悲秋”的大合唱中,這樣的調(diào)子只是曇花一現(xiàn)。大自然生生不息,而又亙古不易!抖Y記》說:“秋之為言愁也。”南宋詞人史達祖《戀繡衾》說得更明白:“愁便是秋心也。”吳文英《唐多令》也道:“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這說明,從字源學的角度看,“秋”與“愁”二字本就大有淵源,音、形、義無不相諧相通。只要人類還在,“傷春”的眼淚便不會枯竭,“悲秋”的調(diào)子也不會停歇。

 

收藏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wǎng)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ww.0v2773b.c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