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語文知識點 > [名句名篇]高考文學名著專題(二)

[名句名篇]高考文學名著專題(二)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09-08-30 20:28:36

[標簽:名著 高考]

  高考文學名著專題(二)

  《三國演義》專題

  內容概要東漢末年,漢室衰弱,黃巾起義,各路英雄乘剿黃之機發(fā)展勢力。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力最強。連年混戰(zhàn),弱肉強食。官渡之戰(zhàn),曹操滅袁紹,統(tǒng)一北方。赤壁之戰(zhàn),吳國大將周瑜大敗曹操,使曹操暫無力侵犯長江以南,形成三足鼎立,相對穩(wěn)定的局面。三國是曹操的魏國,孫權的吳國,和劉備的蜀國。

  曹操死后,曹匹稱帝。大將司馬昭統(tǒng)一全國,結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奪魏為晉,建立晉朝!度龂萘x》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風亮節(jié),具有經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殘暴奸詐,是一個政治野心家陰謀家。這與歷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但他的義氣是以個人恩怨為前提的,并非國家民族之大義。劉備被作者塑造成為仁民愛物、視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國演義》描寫了大大小小200多次的戰(zhàn)爭,構思宏偉,手法多樣,使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一場場刀光血影的戰(zhàn)爭場面。其中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等戰(zhàn)爭的描寫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來驚心動魄。

  全書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簡潔明快,氣勢充沛,生動活潑。

  題目示例

  13、(1)請簡述一個有關曹操奸雄本色的故事

 。2)你對曹操印象最深的一個故事

  (3)你認為曹操是怎樣一個人,舉一個故事說明

  錯殺呂伯奢曹操與陳宮逃亡,躲到呂伯奢家,呂家殺豬款待,曹操聽見后院的磨刀之聲,疑心大起,又聽見有人說:綁上再殺。于是,不問青紅皂白,連殺呂家八口,最可恨的是,當他發(fā)現(xiàn)殺錯人之后,并沒有放過呂伯奢這一無辜的老人。當陳宮責怪他殘忍時,他振振有詞地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14、(1)簡述一個張飛粗豪的故事

  (2)談一件你對張飛印象最深的故事

 。3)三國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

  斷喝長坂坡張飛見曹操親自率大批人馬到來,知道曹操向來多疑,于是厲聲大喝:"我乃燕人張冀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zhàn)?"連喝三聲,聲如巨雷,喊聲未絕,曹操身邊的夏候杰驚得肝膽碎裂,倒撞于馬下。曹操見狀忙下令撤軍。

  15、張飛性格粗豪,但也有細心的時候,舉一故事說明

  張飛用計劉岱、王忠奉曹操之命進攻徐州。關羽擒了王忠,張飛邀功心切,劉岱卻任其叫罵,堅守不出。張飛情急計生,假作酒醉,打一士卒,使他誤傳信息,誘使劉岱上當,最后將劉岱一舉活捉。

  16、簡述一個趙子龍英勇無敵的故事

  千軍之中救阿斗曹操大軍來襲,劉備攜百姓渡江,被殺得首尾不能相顧,妻離子散。趙子龍受劉備之命保護主公的妻兒,但混亂中走失。趙子龍殺入曹軍陣營救出甘夫人,再殺入曹營懷揣幼主大戰(zhàn)長坂坡,趙子龍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前后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余人。趙子龍一戰(zhàn)成名。

  17、簡述一個有關諸葛亮足智多謀的故事

  草船借箭周瑜刁難諸葛亮,令其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卻立軍令狀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動,暗中叫魯肅備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個。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霧迷漫,諸葛亮率船到曹軍水寨前擂鼓吶喊佯攻,曹軍怕中計,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這一妙計使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務。

  18、簡述一個表現(xiàn)關羽"義"的故事

  徐州失守,關羽中計被圍屯土山,被張遼以"忠義"名義勸說后,提出三個條件而后暫居曹營。曹操對他極盡恩寵,更贈他赤兔寶馬,后聽說了長兄劉備的消息后,義無反顧地離開曹操,追隨劉備去了。事后曹操感嘆說:事主不記其本,乃天下義士也。

  19、簡述《三國演義》中一個經典故事

  A、溫酒斬華雄董卓部將華雄驍勇異常,先后戰(zhàn)敗盟軍多名大將,盟軍各將都有些驚慌失措。袁紹正擔心沒人可拿下華雄時,關羽挺身而出。曹操給關羽釃熱酒一杯,與他飲了上馬,關羽卻叫曹操手下先斟下酒,便提刀而出,俄頃,關羽拍馬而回,擲華雄人頭于地,而斟的酒還是熱的。

  B、桃園三結義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漢皇室后代劉備見國家不安,想干一番大事業(yè),可惜力量不足。一天他正在看官府的招兵告示,遇上路過的張飛,聽說了劉備的宏圖大志,決定與劉一起做番大事。于是,二人相約到酒店相商,巧遇關羽,。三人志向相同,惺惺相惜,在張飛家后的桃園義結金蘭,共圖大志。

  20、請寫出一個源于《三國演》的成語,并寫出相應的人物及故事

  A.錦囊妙計孫權用公瑾之計,引劉備入東吳招親,要挾劉備交還荊州。諸葛亮在他臨行前交給趙云三個用錦做成的袋子,吩咐說:"內封三條神妙計策,到時依次打開行事。"趙云和劉備、孫乾率五百軍士到南許,依錦囊妙計破了公瑾計策,娶了孫權之妹孫尚香逃回荊州。讓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

  B.舌戰(zhàn)群雄曹操大軍沿江結寨,準備并吞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是和是戰(zhàn)難以定奪。諸葛亮運用謀略,與東吳群臣縱論天下大事,巧舌辯駁,說服他們和孫權要與劉備聯(lián)合抗曹。才有后來的赤壁之戰(zhàn)。此成語原指與眾多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后指與很多人激烈爭辯并駁倒對方。

  C.羽扇綸巾諸葛亮積勞成疾,臨終與眾將訣別,并安排了軍國大事。他死后雖秘不發(fā)喪,但司馬懿見蜀兵后退已知真相,故催軍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響旗飄,諸葛亮端坐四輪車出現(xiàn),,他羽扇綸巾。魏軍見諸葛亮尚在,棄甲逃命,潰不成軍。兩日后,司馬懿方知車上是木人。此成語形容諸葛亮的裝束,也形容謀士鎮(zhèn)定自若的瀟灑風度。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wǎng)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0v2773b.c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