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三)(2)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2018-11-22 18:17:05
教師:在課文的開始,開頭的三段,給我們介紹了本篇新聞的主要內(nèi)容,這一部分叫作新聞的導語。導語放在開頭,由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或者依托新聞的精辟議論組成。
一篇新聞除了導語以外,還有其他的一些部分。同學們,回憶一下,新聞還由什么部分組成?
明確:標題、電頭、導語、主體、結語。
教師: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呢?我們可以以本文為例來看這些部分的作用。標題,告訴我們新聞的內(nèi)容;電頭,告訴我們時間和發(fā)布新聞的報社等情況;導語,剛才說過了,是介紹本篇新聞的主要內(nèi)容。主體,圍繞導語具體展開對新聞事實的敘述;結語,就是結束。
新聞中,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開頭,次要的信息放在后面,這種結構叫作倒金字塔結構。
教師:同學們,再從整體上看看課文,課文結構的安排很有特色。前面和后面都是記述“神五”的發(fā)射場景,中間則穿插對中國航天史的回顧(這個回顧是簡要的),二者很自然地銜接在一起。這是不同于一般新聞的地方。這是一種首尾四合型結構。
同學們根據(jù)我們剛才歸納出來的文章的結構,看看文中交代的中國實現(xiàn)“飛天夢”的歷程中,有哪幾個關鍵的事件?
(提示:按照時間順序。)
參考答案:
1958年毛澤東發(fā)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wèi)星”的指示。
。保梗叮澳曛袊谝幻痘鸺l(fā)射成功。
。保梗罚澳曛袊晒Φ貙⒆约旱牡谝活w人造地球衛(wèi)星送上了太空。
。保梗梗材曛泄仓醒胱鞒鰧嵤┲袊d人航天工程的戰(zhàn)略決策。
“長征”系列火箭發(fā)射久經(jīng)考驗。
“神舟”一至四號飛船的成功發(fā)射。
教師: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將宇航與送入太空,擺在中國航天人面前的困難有哪些?他們怎么克服的?
。ㄌ崾,從課文中找出答案,并概括。)
教師:困難是巨大的,但是我們總算走過來了,我們相信未來我們的國力會更強,未來藍天上將會有很多中國人的影子,有很多的飛機上都寫著“MADE IN CHINA”。
三、播放影片:火箭知識、神六起飛
四、相關鏈接
神舟五號──新聞中心──新浪網(wǎng).htm
神舟六號專題──新聞中心──新浪網(wǎng).htm
五、總結全文,共同完成課后練習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