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nèi)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guān)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fù)習(xí) > 高考知識點(diǎn) > 高考語文知識點(diǎn) > 擬行路難原文詳解及練習(xí)題(2)

擬行路難原文詳解及練習(xí)題(2)

來源:網(wǎng)絡(luò)資源 2019-05-05 16:51:02


  3、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高中三年,同學(xué)們一起比翼雙飛,舉案齊眉,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品嘗著高考的酸甜苦辣。

  B、陳冠希制造的“艷照門”事件,暴露出演藝界中存在的道德問題;娛樂圈中的一些不道德行為,更是可圈可點(diǎn)。

  C、有些領(lǐng)導(dǎo)在臺上大講特講廉潔勤政,言之鑿鑿,冠冕堂皇;臺下卻利欲熏心,中飽私囊。

  D、早晨,他站在大海邊,望著滄海橫流的壯觀景象,不由得感慨萬千,心潮澎湃。

  解析:A.用于夫妻之間;B.指有可以贊賞、欣賞的地方,形容一切出色、精彩、值得稱道的事物;D.望文生義,“滄海橫流”比喻政治混亂,社會動蕩。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我看見你回來很高興,我還以為你一去再也不回來了,這回我就放心啦。

  B、我這一輩子從來沒拿定過主意,但是,昨天的事我算拿定主意了。

  C、你就是這樣一個人,腳出了毛病,反倒責(zé)怪靴子,這件事怎么不叫人不寒心!

  D、弗拉季米爾瞅著他的一舉一動,隨后過去撿起靴子,朝靴內(nèi)窺視,急急地把靴子扔在地上。

  解析:A.有歧義,“很高興”主語不明;B.“這一輩子”和“昨天”前后矛盾;C.誤用否定詞,去掉一個“不”字。

  答案:D

  閱讀《擬行路難(其四)》全詩,完成5~8題。

  5、下列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擬行路難(其四)》是鮑照的寄寓悲憤之作。

  B、詩人用瀉水流淌這一現(xiàn)象作為比興,引出對社會人生的無限感慨。

  C、通過“酌酒”“吞聲”“躑躅”“不敢”等詞,足見作者所憂的是些情感瑣事。

  D、“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這是本詩的名句,寫出了底層人士及千千萬萬不得志者的內(nèi)心痛苦。

  答案:C

  6、對《擬行路難(其四)》解說不正確的是()

  A、鮑照,字明遠(yuǎn),東海人,有作品集《鮑參軍集》十卷傳世。

  B、《擬行路難(其四)》是古樂府詩,鮑照對七言詩的發(fā)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C、“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這是個有名的比喻,水的流向各不相同,帶有偶然性,但四面流散卻是必然的。

  D、鮑照的《擬行路難(其四)》,屬五言體樂府詩。

  答案:D

  7、作者前面說“人生亦有命”,似乎他已心平氣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現(xiàn)實,事實是否如此?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地,豈是平的?瀉水于地,難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低不同的地勢而流向各方嗎?一個人的遭際如何,猶如瀉水置地,不是也由出身的貴賤、家庭社會地位的高低決定的嗎?乍讀之下,似乎詩人心平氣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現(xiàn)實,其實,他是用反嘲的筆法來抨擊不合理的門閥制度。從第二個反問句“心非木石豈無感”可以看出作者的真正意思:哪里是什么人生有命,人的出身貴賤、地位高低,完全是由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實造成的。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xué)·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jǐn)?shù)線

專業(yè)分?jǐn)?shù)線

日期查詢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ww.0v2773b.c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