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nèi)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guān)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fù)習(xí)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語文知識點 > 高考語文文言虛詞“乎”“乃”用法知識點(3)

高考語文文言虛詞“乎”“乃”用法知識點(3)

來源:高考網(wǎng)整理 2019-10-15 20:31:31

  第三板塊——復(fù)習(xí)鞏固(相似題訓(xùn)練)

  一、下列加點的“乃”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           B.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D.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

  E.使杞子、楊孫、逢孫戍之,乃還     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G.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   H.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答案:ADG(A才 B是 C竟然,卻 D才 E就 F這樣 G才 H你的)

  二、判斷“乃”在文中的意義。

  嘗聞放翁志節(jié),畢現(xiàn)《示兒》,1乃讀之。至“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望告2乃翁”一句,大為感佩,其真3乃忠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齒,4乃曰:“此徒沽名耳。”眾人質(zhì)之以理,其辭窮,5乃不得已而謝。

  答案:1、 副詞,表承接,可譯為于是2、 代詞,可譯為你的3、 副詞,相當(dāng)于是

  4、 副詞,可譯為竟然,卻5、 副詞,可譯為才

  四、課堂專題訓(xùn)練指導(dǎo)

  (一)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確的一項是 (      )

 、偕跷崆捌渎勔补滔群跷,吾從而師之         ②曰:壯士,能復(fù)飲乎

 、凼ト酥詾槭,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芎坪坪跞珩T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相同        B.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C.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不同

  答案:D(①比 ②助詞,表疑問語氣 ③助詞,表揣測語氣 ④詞尾)

  (二)判斷“乎”在文中的意義。

  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1乎?然吾曾見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2乎是,然其仍從此業(yè),吾問其故,其曰:“以此可塞賦斂。”可見,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3乎!而王胡為4乎如此好樂?若恢恢5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則王之所為,宜也。臣之駑頓,所言多謬,王能諒之6乎?

  答案:1、 助詞,測度語氣,可譯為吧2、 相當(dāng)于“于”3、 助詞,感嘆語氣,可譯為啊、呀4、 助詞,用在句中表停頓5、 助詞,詞尾,不譯6、 句末語氣助詞,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嗎

  五、課后練習(xí)(作業(yè))

  (一)解釋句中“乎”字的意義和用法

  1、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

  2、兒寒乎?欲食乎?(《項脊軒志》)

  3、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

  4、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殽之戰(zhàn)》)

  5、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至是蛇者乎。ā恫渡哒哒f》)

  6、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屈原列傳》)

  7、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

  8、故今之墓中全乎五人也。(《五人墓碑記》)

  9、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ā垛叶〗馀!罚

  答案:1—2助詞,表疑問和反問,可譯為“嗎”“呢”。3—4助詞,表測度,可譯為“吧”。5、助詞表感嘆,可譯為“啊”“呀”。6—7介詞,相當(dāng)于“于”。8—9形容詞詞尾。

 。ǘ)解釋句中“乃”字的意義和用法

  1、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曹劌論戰(zhàn)》)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石鐘山記》)

  3、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4、項王乃復(fù)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羽本紀(jì)》)

  5、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6、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之戰(zhàn)》)

  7、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8、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9、與爾三矢,矢其無忘乃父之志。W陽修《伶官傳序》)

  答案:1.表示順承,可譯為“就”“這才”等;2—3.表示轉(zhuǎn)折,可譯為“卻”“竟(然)”“反而”“才”等;4—5.表示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才”“僅”等。6—7.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rèn)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8—9.只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不能作賓語。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zhǔn)備、高考預(yù)測、志愿填報、錄取分?jǐn)?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xué)·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jǐn)?shù)線

專業(yè)分?jǐn)?shù)線

日期查詢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0v2773b.c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