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晚高考政治考點
來源:高考網整理 2022-02-11 21:09:05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革命史
創(chuàng)建過程
一、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二、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重要會議
一、黨的創(chuàng)建時期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國共產黨成立。
2.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制定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
3.中共“三大”(1923年):確立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方針。
二、土地革命時期
1.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漢口):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
革命興起的轉折點。
2.遵義會議(1935年):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三、抗日戰(zhàn)爭時期
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為爭取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和實現(xiàn)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
四、解放戰(zhàn)爭時期
1.中共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河北平山縣西柏坡):解決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
2.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1949年9月,北平)
五、新中國成立后
1.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54年):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2.中共“八大”(1956年):為我國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3.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
4.中共“十二大”(1982年):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5.中共“十三大”(1987年):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并制定了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6.中共“十四大”(1992年):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7.中共“十五大”(1997年):提出并論述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
8.中共“十六大”(2002年):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探索歷程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
1.中共“二大”:分析了中國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2.八七會議:中共認清了中國革命的基本方向,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總方針。
3.毛澤東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從實踐上解決了中國革命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問題。
二、中國共產黨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
1.中共“八大”正確地指出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黨的中心任務,制定了正確的經濟建設方針。
2.1958年提出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又輕率地發(fā)動了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探索誤入歧途。
3.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xiàn)了偉大轉折,實現(xiàn)了工作重心的轉移和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4.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5.中共“十三大”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制定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6.中共“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7.中共“十五大”提出并論述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8.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武裝斗爭
(一) 重要革命戰(zhàn)爭
1.北伐戰(zhàn)爭:1926年5月至1927年7月
2.抗日戰(zhàn)爭: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
3.解放戰(zhàn)爭: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
4.抗美援朝戰(zhàn)爭:1950年至1953年
(二) 軍隊建設
1.北伐戰(zhàn)爭中,以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為骨干的葉挺獨立團為第四軍贏得了“鐵軍”的稱號。
2.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是**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的開始。
3.1927年“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提出著名論斷“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
4.1928年4月井岡山會師,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5.抗戰(zhàn)開始后根據(jù)國共兩黨協(xié)議,西北主力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南方八省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
6.解放戰(zhàn)爭至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
7.抗美援朝期間,中國人民志愿軍人朝作戰(zhàn)。
8.新中國成立后,對軍隊進行整編,成立多兵種合成部隊。
9.1955年實行義務兵役制、軍銜制。
10.進入新時期后,人民解放軍進一步加強了革命化、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化的建設。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不同時期具有時代特點的名稱:
土地革命時期(1927—1937) 中國工農革命軍或中國工農紅軍
抗日戰(zhàn)爭時期(1937—1945) 八路軍和新四軍
解放戰(zhàn)爭時期(1945—1949) 中國人民解放軍
抗美援朝時期(1950—1953) 中國人民志愿軍
(三) 軍事路線和方針
1.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
、侔似邥h確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總方針;
、诩t軍四次反圍剿采取的是運動戰(zhàn)。
2.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以分散兵力,打游擊戰(zhàn)。反“掃蕩”中創(chuàng)造了地雷戰(zhàn)、地道戰(zhàn)等靈活戰(zhàn)術。
3.解放戰(zhàn)爭時期:
、俜鬯閲顸h的全面進攻,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以運動戰(zhàn)為主要作戰(zhàn)方法;
②粉碎國民黨的重點進攻,西北人民解放軍 采取了“蘑菇”戰(zhàn)術;
③1947年,人民解放軍以主力打到外線去,以中原為突破口開始全面反攻;
、1948年解放軍實行戰(zhàn)略決戰(zhàn),且將敵人主力殲滅于長江 以北;
⑤1949年渡江戰(zhàn)役后,繼續(xù)追殲殘敵,解放全國。
探索
(一)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
1.中共“二大”:分析了中國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2.八七會議:**認清了中國革命的基本方向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總方針;
3.毛澤東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從實踐上解決了中國革命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問題。
(二) 中國共產黨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
1.中共“八大”正確地指出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黨的中心任務制定了正確的經濟建設方針;
2.1958年提出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又輕率地發(fā)動了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探索誤人歧途;
3.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xiàn)了偉大轉折,實現(xiàn)了工作重心的轉移和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中國歷史進入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4.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5.中共“十三大”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制定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6.中共“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的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7.中共“十五大”提出并論述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8.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三) 中共在領導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過程中的挫折及糾正
1.1923年,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失敗,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過程中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在共產國際指導下,**倡導建立革命統(tǒng)一路線,掀起了國民大革命;
2.1927年大革命失敗。認識到必須要掌握革命的領導權,掌握革命的武裝,開始發(fā)動武裝起義;
3.1927年以奪取中心城市為目標的起義失敗后,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4.1934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在紅軍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糾正了“左”傾錯誤,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開始走向成熟;
5.1958年黨中央發(fā)起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這場運動使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損害了農民生產積極性。1960年黨中央全面調整國民經濟;
6.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十一屆三中全會全面拋棄“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傾錯誤。
黨的建設
(一) 思想建設
1、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建設
。1)1927年八七會議糾正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給思想混亂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
。2)1935年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tǒng)治,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
。3)1945年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做了重要準備;
。4)1945年七屆二中全會告誡全黨要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提出“兩個務必”的重要論斷。
2、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建設
(1)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會議確定了實事求是的指導方針,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
(2)1992年十四大高度評價了鄧小平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提出用這一理論武裝全黨;
。3)1997年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4)2002年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二) 理論建設
中國共產黨先后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為指導思想。
農民問題
1.建國初期
1950年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區(qū)進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
2.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政府引導農民走互助合作運動,建立農業(yè)生產合作社,走社會主義道路。通過對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化為公有制,從根本上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3.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
依據(jù)社會主義建設的總路線(即“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由此發(fā)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提高公有化程度,擴大公有化規(guī)模,結果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1960年中央開始全面調整國民經濟,加強農業(yè)生產堅決糾正“共產”風。
4.文化大革命時期
由于過分強調以“以階級斗爭為綱”,農業(yè)生產停滯不前,后在周恩來和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間,國民經濟有所恢復和發(fā)展。
5.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在農村,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和集體經濟,推動了農業(yè)的發(fā)展。農村改革向專業(yè)化、商品化和社會化發(fā)展。
統(tǒng)一戰(zhàn)線
。1)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①標志;②目的;③作用;④破裂。
。2)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①背景原因;②目的;③過程;④作用。
。3)國共兩黨關系變化及啟示
啟示:
①國共兩黨合則有利于民族的興旺和崛起,分則給中華民族帶來戰(zhàn)爭和災難。(或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或兩黨合則國興,兩黨分則民族和人民不幸);
②國共兩黨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兩黨兩次合作,沉重打擊了封建軍閥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tǒng)治,推動了中國革命的發(fā)展;
、墼谛碌臍v史時期,國共兩黨應以民族利益為重,實現(xiàn)第三次合作,為祖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相關推薦:
高中政治知識點匯總
最早提出中國共產黨這一名稱的人是?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