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哀之而不鑒之的含義
來源:高考網(wǎng)整理 2023-01-31 23:17:13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這句話出自唐代文學家杜牧創(chuàng)作的一篇賦體文章《阿房宮賦》。文章根據(jù)對阿房宮興建及其毀滅的描寫,生動形象地歸納了秦朝統(tǒng)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教訓,向唐朝統(tǒng)治者發(fā)出了警告。
1后人哀之而不鑒之的原文及啟示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原文: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
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
二川溶溶,流入宮墻。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
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
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不知乎 一作:不知其;西東 一作:東西)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
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有不見者,三十六年。
(有不見者 一作:有不得見者)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
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的啟示:
作者總結經(jīng)驗教訓認為,六國和秦的滅亡,那都是咎由自取的結果。后來的統(tǒng)治者應從它們的滅亡中吸取教訓,一定要愛民安民,莫要“哀之而不鑒之”,那樣,“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2后人哀之而不鑒之的創(chuàng)作背景
《阿房宮賦》寫于唐敬宗寶歷元年(825),杜牧二十三歲。當時朝廷大興土木,修建宮室。杜牧借古諷今,切諫時弊。
杜牧所處的時代,政治腐敗,階級矛盾異常尖銳,而藩鎮(zhèn)跋扈,吐蕃、南詔、回鶻等紛紛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國,已處于崩潰的前夕。杜牧針對這種形勢,極力主張內平藩鎮(zhèn),加強統(tǒng)一,外御侵略,鞏固國防。
為了實現(xiàn)這些理想,他希望當時的統(tǒng)治者勵精圖治、富民強兵,而事實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唐穆宗李恒以沉溺聲色送命。接替他的唐敬宗李湛,荒淫更甚。
又“好治宮室,欲營別殿,制度甚廣”;并命令度支員外郎盧貞,“修東都宮闕及道中行宮”,以備游幸(《通鑒》卷二四三)。對于這一切,杜牧是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啟》中明白地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