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nèi)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語文知識點 > 觀書有感的道理是什么

觀書有感的道理是什么

來源:高考網(wǎng)整理 2023-01-31 23:47:00

  《觀書有感》告訴我們的道理:源源不斷的活水才能使池塘變得如此清澈,人也需要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心智才能更加開豁、更加敏銳。做學問也一樣,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只有功夫到家了,才能有所突破。

  1《觀書有感》創(chuàng)作背景:

  《觀書有感》這組詩作于何時何地,緣何而作,一直令人費解,學人言之不詳,頗多歧見。有人認為《觀書有感》這首詩寫于鵝湖之會后一年,即南宋淳熙三年春,朱熹如婺源省墓而游學三清山,在三清山的三清宮游憩時觸景頓悟,有感而發(fā)作此詩。另有人根據(jù)朱熹的書信《答許順之》推斷這兩首詩作于南宋乾道二年。

  《觀書有感》原文: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觀書有感》譯文: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xiàn)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鏡子中一起移動。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

  《觀書有感》所蘊含的道理屬于美學原理范疇,其一首的說理角度是欣賞美,其二首的說理角度是創(chuàng)作美,這種美學原理是帶有一定普適性的。

  例如:如果《觀書有感》的讀者拋開詩歌本身的描述對象,完全可以把這種道理引申開來。比如,如果將“書”理解為“書本”,而且書本的內(nèi)容不是泛泛的包括諸如醫(yī)書、哲學書、史書、科技書等等。

  而是僅僅就文學內(nèi)容諸如詩詞曲賦散文等等體現(xiàn)文學藝術美的方面,那么,也可以認為“源頭活水”表達了“不竭的文思”,而“一夜春潮”則表達了“文思勃發(fā)”等等。

  2觀書有感作者是誰?

  《觀書有感二首》是宋代理學家朱熹的組詩作品。這兩首詩是描繪作者“觀書”的感受,借助生動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

  《觀書有感》的第一首詩借景喻理,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現(xiàn)象,比喻要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躍與進步;《觀書有感》的第二首詩借事說理,借助巨艦無人能推動卻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藝術創(chuàng)作需要靈感的道理。

  《觀書有感》全詩寓哲理于生動形象的比喻之中,不墮理障,富于理趣,一直為人傳誦。從題目看,這兩首詩是談“觀書”體會的,意在講道理,發(fā)議論。弄不好,很可能寫成“語錄講義之押韻者”。但作者寫的卻是詩,因為是從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捕捉了形象,讓形象本身來說話。

  相關推薦:


  高考語文知識點匯總


  2023年春晚語文考點匯總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0v2773b.c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