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次貸危機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來源:網絡資源 2009-08-31 21:16:16
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中國經濟能得到持續(xù)飛速的增長,是與世界市場所提供的大量機會及經濟全球化的環(huán)境分不開的。我們會發(fā)現,在中國所有的主要綜合指標中,外資與外貿的分量日益加重,對外貿易依存度在增加,FDI也大量涌入,從另一個側面也可以看出,中國已成為世界最重要的貿易力量之一。然而,近期在全球迅速蔓延的金融危機能否對我國實體經濟中的出口產業(yè)造成巨大影響呢?
一、我國貿易對美國的依存度分析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外貿和對美貿易的依存程度都有所提高,外貿依存度一直處于高位,均在38%以上,其中出口依存度更是高于20%。與其他地區(qū)相比,中國對美國的貿易依存度不斷上升,從1997年的5.4%上升到2006年的9.76%,2007年是8.95%,其中對美出口依存度上升較快,從2001年的4.1%上升到2006年的7.56%,2007年達6.89%,七年平均依存度為6.72%,逐步形成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我國目前已經取代加拿大成為美國進口商品的最大來源地。根據美國商務部最新統(tǒng)計,2007年美自華進口3215.1億元,占美貨物進口總額的比例由2006年的15.5%增至16.4%,超過自加拿大進口的3131.1億元。由此可見在美中貿易中,我國扮演著出口國的角色,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度較高,美國經濟的波動對我國貿易的影響較大。
二、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出口的影響
2007年4月次貸危機爆發(fā),源于美國住房按揭貸款中的次級貸款,勢如金融海嘯,源于美國,波及全球。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盡管遠隔萬里,我們依然能感受到“海嘯”的威力。這場危機對中美貿易這一問題而言,美國經濟減速造成中國外部需求減少,并向就業(yè)和消費領域擴散,其中非農就業(yè)連續(xù)兩個月大幅度下跌,為5年內最大減少幅度。
今年1~7月,中美雙邊貿易額為1891.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2%,增速回落4.3個百分點。盡管美國仍然為我國的第2大貿易伙伴,但在我國進出口總額中的比重已由去年同期的16.2%下降至目前的12.8%。其中,我國對美出口1403.9億美元,增長9.9%,增速下滑8.1個百分點,這是自2002年以來我國對美出口增速首次回落至個位數。
(一)通過貿易的渠道導致我國出口增長趨緩
我國是一個對外依存度較大的國家,對美國出口和對美國經濟的依賴迅速大幅度提高。當美國經濟減速,世界貿易和美國需求量大幅度下降,主要產品貿易價格指數呈負增長時,會對我國出口貿易量和貿易額增長產生直接影響。次貸危機導致美國的產出和需求下降,由此引起的私人消費、公司資本開支以及產出的下降導致美國從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外市場進口的消費品、資本貨物、農礦產品以及其他原材料減少。房價下降的負財富效應以及負債消費模式的不可持續(xù)性意味著美國消費疲軟將持續(xù)較長一個時期。我國對美國出口的主要是消費品,而美國政府的數據以及企業(yè)高管已經指出,美國消費者在購買必需品方面已經緊縮開支,消費和進口需求的下降,導致我國出口產品需求速度放慢,美國需求的減少降低了我國對美國的出口量。國家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由于受到全球經濟疲軟影響,今年前七個月,我國對美國出口1403.9億美元,增長9.95,增速下滑8.1個百分點,這是2002年以來我國對美出口增速首次回落至個位數,相關專家認為,今年中國出口增速加速下滑已成定局。
(二)通過資本與金融渠道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影響我國出口產品的相對競爭力
美元在國際貿易體系中一度充當了黃金的職能,對于進口商品的美國而言,在美國與黃金脫鉤的條件下,美元的濫發(fā)不再受其本國黃金儲備限制。因為次貸危機,美聯(lián)儲不斷降低利率,美元不斷走軟,對人民幣匯率已經產生了影響。美聯(lián)儲的降息政策導致人民幣和美元利率出現倒掛,使得人民幣和美元息差進一步拉大,美國的刺激經濟政策會導致美元更加泛濫,利率更加寬松,從而導致美元資本持續(xù)流入我國市場,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推動人民幣對美元加快升值。美國是全球原料及商品的最大消費國,美元貶值的間接結果就是美國消費價格的上揚,這影響了我國與東南亞地區(qū)出口產品的相對競爭力。次貸危機負面影響蔓延和人民幣對美元持續(xù)升值,是今年前7個月我國對美出口減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自去年底美國次貸危機爆發(fā)以來,其負面影響仍在深化,7月份美國失業(yè)率創(chuàng)4年以來最高的5.7%,居民消費信心指數為51.9,僅為去年同期值的一半,美國經濟疲軟直接導致對我國出口商品需求減緩,據測算,美國GDP增速每下降1個百分點,中國出口增速將下降4.75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受弱勢美元戰(zhàn)略影響,人民幣對美元持續(xù)升值。截至7月31日,相對于匯改當日,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幅度已超過18%,削弱了我國產品在美國市場價格優(yōu)勢。
(三)次貸危機導致美國加大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力度
貿易保護主義不會主導世界經濟,但貿易政策從來就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美國雖然一直提倡自由貿易,但當其利益受損時,往往就會違反自由貿易的規(guī)則,以維護經濟安全為由,以“公平貿易”代替“自由貿易”,對發(fā)展中國家利益造成嚴重損害。近年來,我國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國。次貸危機已經導致美國經濟增長轉弱,失業(yè)率上升。在美國經濟復蘇乏力和美國貿易逆差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將更加頻繁,各種名義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將紛紛出籠,這一切都將構成我國食品、機電產品、紡織品和服裝以及玩具鞋類對美出口的障礙。當前,美國對華貿易壁壘有進一步政治化的趨勢。美國民主黨掌控國會兩院后,經濟民族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增強,對華貿易政策更趨強硬。近年來,美國以保護知識產權為主要目的的“337調查”個案明顯增多,中國已成為被調查數量最多的國家。最近,美國又不斷炒作我國寵物食品、水產品、牙膏、輪胎、玩具等產品的安全問題,限制我國有關產品進口,嚴重損害我國產品的國際聲譽和相關出口企業(yè)的利益。美參眾兩院還將繼續(xù)出臺針對我國匯率問題的議案,要求美國政府對通過“匯率失調”而獲取對美國大量貿易順差的國家進行制裁。據統(tǒng)計,今年美國新發(fā)起的針對貿易伙伴的18項調查中,有15項針對我國,占83.3%。
三、我國出口貿易化解次貸危機影響的對策及建議
從以上的分析可知,中國對美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很高。但是現今,中國面臨的國際經濟及金融環(huán)境不容樂
觀,國際貿易摩擦不斷增加,金融危機在全球蔓延,中國的對外貿易特別是出口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安全性,為了使中國現行的以出口帶動經濟發(fā)展的經濟模式得以持續(xù)發(fā)揮作用,中國應從戰(zhàn)略性的角度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zhàn)略,優(yōu)化出口商品的地區(qū)結構,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發(fā)展內需型經濟
在我國經濟進入結構性戰(zhàn)略調整階段,當前世界市場上中低檔制成品出現生產過剩的局面,擴大內需始終是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基本立足點。只有在國內市場形成規(guī)模并經過激烈國內競爭的產品才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而且要不斷深化內需,尤其是培育和擴大包括住宅、汽車等耐用消費品消費、信用消費、負債消費、農村最終消費、休閑服務消費、人力投資等新內需結構。
(二)積極開拓新的出口市場和培育新的出口商品,推動出口結構調整,提高外貿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新市場的開拓主要是加強中國出口比較少的發(fā)達國家,以及有潛力的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開拓新的出口市場,一方面注意目標市場的經濟與政治穩(wěn)定,另一方面注重出口秩序,避免企業(yè)間惡性競爭,防范新的貿易摩擦。培育新的出口商品,既要注重技術的引進,又要注重技術的自我研發(fā)與創(chuàng)新,把生產與消費有效結合起來,避免生產體系與國內外需求相脫節(jié)。
面對次貸危機帶來的消極影響,我國應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加快轉變出口貿易增長方式,緩解貿易不平衡矛盾。通過調整和完善出口退稅、加工貿易等政策,鼓勵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自主核心技術、自主品牌的產品出口,鼓勵優(yōu)勢農產品和環(huán)保節(jié)能型產品出口;支持輕工和紡織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加快自主創(chuàng)新,保持出口有序增長;深入實施出口品牌發(fā)展戰(zhàn)略,促進品牌產品的生產、消費和出口;加強建設外貿信用體系和行業(yè)自律,穩(wěn)步推進外貿秩序法律法規(guī)建設,依法處理商業(yè)詐騙、低價出口等活動。這些政策的實施,既有利于提高國內工人的工資水平,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保護我國的稀缺資源和環(huán)境,又有利于緩解美國對中國企業(yè)社會責任的指責。
(三)加大對外投資力度
當前,世界經濟的一大顯著特征是跨國公司主導的“貿易投資一體化”現象。貿易與投資緊密聯(lián)系,相互影響,增加對外直接投資,既可以帶動本國出口,又有利于開展國際合作,還可以緩解經濟環(huán)境不穩(wěn)定局面下的貿易不穩(wěn)定問題。根據中國的經濟現狀與發(fā)展趨勢,中國加大對外直接投資既有可能性又有必要性。以投資帶動貿易已成為國際貿易發(fā)展的趨勢,我國應繼續(xù)加大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的力度。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