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股豆源蜂擁入市打壓價格 內地6000萬豆農冀望政府救市
來源:網絡資源 2009-10-18 08:53:13
每斤賣2塊錢都賠,國家還按去年的價格收儲,農民就賠死了!”10月15日,黑河金秋大豆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社長何樹文焦慮地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據有關部門統計,今年受旱澇等自然因素影響,國內大豆主產區(qū)黑龍江省大面積減產,減產幅度高達30%-40%,種糧成本達到了每斤1.9元以上,而新豆的市場收購價格目前卻不到1.70元。
像何樹文這樣的豆農,全國有6000萬,他們在觀望國家收儲政策的出臺,希望收儲價格能提高一些。10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今年將繼續(xù)實施大豆臨時收儲政策,但沒有公布最低收購價格。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收購價格會維持去年的最低保護價水平,也就是每斤1.85元。
與此同時,讓上千萬豆農不解的是,新豆已經上市,國家有關部門卻還在拋儲,這勢必會“打壓農民剛收割的新豆價格”。不僅新豆,還有國儲競拍的大豆、臨儲轉地儲的補貼大豆、國儲輪換出來的大豆以及進口大豆,這5股豆源集中擁入市場,嚴重打壓了原本就不高的豆價。
政策微調
此前有消息稱,國家計劃在東北地區(qū)劃撥臨時儲備大豆195萬噸,轉為地方儲備,并一次性給予地方大豆加工企業(yè)210元/噸的補貼,10月1日開始執(zhí)行。
“目前臨儲和國儲大豆加在一起應該在600萬噸以上,庫存壓力很大,新豆已經上市,臨儲轉地儲可以減輕一部分庫存壓力,為繼續(xù)加大調控力度騰出空間。”農業(yè)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產業(yè)研究室主任張照新向記者表示,“通過補貼的方式可以提高加工企業(yè)收儲的積極性,但措施出臺似乎有點晚了。”
而事實上,這一措施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執(zhí)行。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該措施已經推遲到10月下旬執(zhí)行,而且“能不能執(zhí)行還兩說著”。
10月14日,也就是十一長假之后國儲競拍的第一天,黑龍江和吉林所有等級大豆全部流拍。據了解,按照3750元/噸的國儲大豆起拍價,減去210元/噸的補貼,實際價格為3540元/噸,但再加上保管費、出讓費、運輸費和利息等費用,實際到廠價要在3600元以上。
“每斤大概在1.82元左右。”哈爾濱工大油廠總經理仁會云說,“按這個價格生產,即使補貼了也沒什么利潤空間,設備的折舊費都賺不回來。”
仁會云沒有放開收購大豆,正常情況下每天需要五六百噸,現在每天只收300噸,一方面是沒利,而更重要的是,豆農眼下惜售,在觀望收儲政策的出臺,期盼政府救市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日期查詢